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7年河南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

2017年河南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_第1页
1/20
2017年河南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_第2页
2/20
2017年河南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_第3页
3/20
2017 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儒家最关注的是群体生存秩序问题。群体生存秩序在观念领域中的反映,即所谓的“人伦”或广义的“伦理”,其实就是一套社会规范及其制度。这套规范制度,儒家称之为“礼”。一部《周礼》,其实就是一整套社会规范建构和制度安排。在这个意义上,儒学就是“礼学”。对于儒家的“礼”,社会上甚至儒学界都存在着认识上的严重误区,这导致当前儒学复兴中普遍存在严重问题,就是往往用前现代的社会规范及其制度来评判现代性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现代人的行为方式。这是由于人们未能明白,在周孔孟荀的原典儒学中,作为社会规范及其制度的“礼”,既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又具有特殊性和变动性。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任何社会群体都需要一套社会规范及其制度,都需要一套“礼”,就此而论,“礼”是普遍的、永恒的。孔子指出“无礼则乱”,荀子讲得更为具体,“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因此,孔子要求人们“克己复礼”,即克制个体的欲望,遵守社会群体的规范及其制度。“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规范及其制度,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必定为这个群体所不容。这一点直到现代自由社会依然是成立的,因为自由的保障是法治,而法治意味着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的法律及其制度成为社会的最高规则,没有任何人或组织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如果仅仅这样理解“礼”,那还是偏颇的,因为不同历史时代的不同生活方式需要不同的社会规范及其制度,这就意味着“礼”具有特殊性和变动性。《论语》记载,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日:“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孔子的意思是说,夏、商、周三代的“礼”有所不同,都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加或删减的。确实,中国社会的制度规范经过三个最大的历史形态——宗族王权社会的制度规范、家族皇权社会的制度规范、个体民权社会的制度规范。在这些大的制度规范中,还存在着许多具体的局部变革。在这个意义上,儒学本质上是“革命”的。孔子的这个思想可以概括为“礼有损益”。对于现存既有的制度规范体系,即“礼”的系统来说,所谓“损”就是去掉一些旧的内容,所谓“益”就是增加一些新的内容,结果就是一个新的伦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7年河南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