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4 云量和降水量 教案4 云量和降水量【教学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环境和支持条件分析等……本课是第一单元第四课,在研究过风向和风力两个有关于风的天气问题后,本节课着手于云量和降水量。教材引入一段对话,分别从观察云和观察降雨的角度提出问题:今天是晴天还是多云呢?怎么知道下了多少雨呢?要解决引入的问题就需要了解到云量与降水量,教材的第二部分是阅读,分为云量与天气和降水量两个部分,分别用图片、示意图、表格等方式介绍了云量、云量与天气之间的关系、降水量以及降雨强度等级表。学习了云量和降水量之后,最后一个部分是制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雨量器,并且准备好用自己制作的雨量计来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降水量做以测量和统计。学生对于降水量的概念较为熟悉,但是对于云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于云量的观察较少,有时更多的关注云的形状,对于云的多少,特别是占天空面积的多少并没有太多关注。学生生活中经常听到晴天、阴天、多云这样的描述天气的词汇,但是更多的是用这些词来描述整体的天气状况,而不是根据云量来进行判断,存在一定的误区。本节课由于可能需要一段较长时间来记录户外降水量数据,需要学生将制作好的雨量器带回家,教师提前考虑好材料准备和时间。【教学目标】(1) 了解云量是云占天空面积的多少,降水量是降水多少的数据。(2) 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准确、便利和快捷(3) 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雨量计的制作(4) 知道可以用云量和降雨量来描述天气(5) 通过动手制作工具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究的能力【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每人:塑料小筒,透明塑料尺,双面胶(2)活动场地:操场上较开阔的地方【教学过程】1.引入师:我们经常听到天气预报里的一些词语,比如:晴、阴天、多云,这些词是什么含义呢?生 1:晴天就是不下雨,阳光很好;阴天一般看不到太阳。师:那晴天和阴天就是以看不看得到太阳为准?生 2:我认为不是,不是还有一个多云吗?可能是和云有关。2.阅读师:那我们一起来找找,到底这些词语是什么含义。请阅读教材“ 1、云量与天气”。(学生自行阅读)师:找到答案了吗?生 1:找到了,这个天气时根据云的多少来判断的。生 2:不是云的多少,而是云占了天空的多少,书上有几幅示意图,如果云很少,不超过天空面积的二成就是晴,我之前一直以为晴就是不下雨的意思,看来不是的。师:是的,这些天气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