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加几》教学设计1、课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对于低年级的计算教学要求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提倡算法的多样化。2、、教材简析:20 以内进位加法是 20 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9 加几这一教学内容是 20以内进位加的第一课时,是本单元学习的关键。学生理解、掌握了9 加几的计算方法,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算法,就可以把它迁移到后面进位加的计算里,促进自己的学习。教材先从实际问题引入 9+4,再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探索算法。通过对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计算。“试一试”让学生用小棒按“凑十法”摆一摆,进一步学习、理解计算 9 加几的算法。3、学生分析学生已经有了 10以内的加减法和 10 加几的知识基础,对于 9 加几学生可通过讨论、操作、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而“凑十法”这种思想及具体的方法,学生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应作为重点。因此,在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总结、掌握知识。依据学情我把本节课的学习难点确定为:会说出“凑十法”的过程。4、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小猴采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 9 加几的计算方法。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让学生体验到 9 加几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的意识。3、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教学具准备: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学生每组准备圆片 20 个,每人发给一个数字卡片。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 9 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教学关键:把 9 加几转化成 10 加几。5、教学策略(1)、运用设置问题情境法,激发学生兴趣(2)、运用发现法,小组合作,学生自主学习(3)、运用讨论法,互相交流,互相欣赏评价(4)、运用演示法再现情境,创设轻松氛围巩固练习6、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学生每组准备圆片 20 个,每人发给一个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电脑演示卡通人物孙悟空过生日场景图,(伴随有《西游记》主题曲的音乐)师: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喜不喜欢孙悟空? (学生:喜欢。)师:今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