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AMIAMI历史历史19101910年年,,苏联苏联ObraztsovObraztsov和和StrazheskoStrazhesko首次首次描述描述55例例AMI,3AMI,3例尸检发现冠状动脉有血栓形例尸检发现冠状动脉有血栓形成成1960s1960s以前,保守治疗,住院死亡率可高达以前,保守治疗,住院死亡率可高达30%30%1960s1960s,,CCUCCU有效治疗心律失常,住院死亡率有效治疗心律失常,住院死亡率约为约为15%15%1980s1980s,冠脉内及随后的静脉溶栓,住院死亡,冠脉内及随后的静脉溶栓,住院死亡率率<10%<10%左右左右1990s1990s,直接,直接PTCAPTCA及及//或支架置入,住院死或支架置入,住院死亡率亡率5%5%左右左右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源于两个观察源于两个观察在在19801980年,年,DewoodDewood进行进行2424小时内冠造小时内冠造IRAIRA:发现闭塞性血栓的发生率高。:发现闭塞性血栓的发生率高。及时进行再灌注可终止心肌坏死的进程及时进行再灌注可终止心肌坏死的进程AMIAMI的病理生理的病理生理♥♥易损易损斑块破裂斑块破裂♥♥血小血小板激活板激活♥♥血栓血栓形成形成大多数大多数AMIAMI患者,患者,冠状动脉闭塞是由血冠状动脉闭塞是由血栓形成于破裂的斑块栓形成于破裂的斑块上所致。少数是由于上所致。少数是由于斑块内部或下方出血斑块内部或下方出血或冠状动脉持续痉挛,或冠状动脉持续痉挛,也可使冠状动脉完全也可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闭塞。透壁心肌梗塞透壁心肌梗塞非透壁心肌梗塞非透壁心肌梗塞心内膜下心肌梗塞心内膜下心肌梗塞过去使用。是病理学诊断,常规使用心电图判断,与实际情过去使用。是病理学诊断,常规使用心电图判断,与实际情况不一定符合,后被抛弃。况不一定符合,后被抛弃。QQ波心肌梗塞波心肌梗塞非非QQ波心肌梗塞波心肌梗塞也是近年使用的定义方法,实际上在心肌梗塞病人,能否形也是近年使用的定义方法,实际上在心肌梗塞病人,能否形成成QQ波是回顾性的,对于心肌梗塞的快速诊断和再灌注治波是回顾性的,对于心肌梗塞的快速诊断和再灌注治疗没有实际意义疗没有实际意义STST段抬高的心肌梗塞段抬高的心肌梗塞非非STST段抬高的心肌梗塞段抬高的心肌梗塞既考虑了心电图变化的快速直观性,也考虑了既考虑了心电图变化的快速直观性,也考虑了STST段抬高与段抬高与不抬高的病理生理基础、治疗及预后的明显差别不抬高的病理生理基础、治疗及预后的明显差别STST段抬高者是的心肌梗塞血栓闭塞冠状动段抬高者是的心肌梗塞血栓闭塞冠状动脉的结果,而脉的结果,而STST段不抬高的病人,往往是段不抬高的病人,往往是非闭塞性以血小板为主的血栓形成的结果;非闭塞性以血小板为主的血栓形成的结果;两者的治疗方法以及预后也明显不同,两者的治疗方法以及预后也明显不同,STST抬高者尽早行再灌注治疗(溶栓或者直接抬高者尽早行再灌注治疗(溶栓或者直接PTCAPTCA),),STST段不抬高者不能溶栓,应在段不抬高者不能溶栓,应在有效抗栓治疗的基础上危险分层,据此决有效抗栓治疗的基础上危险分层,据此决定是否进行介入干预。定是否进行介入干预。应用应用PCIPCI和溶栓剂早期灌注可减小梗死面积,和溶栓剂早期灌注可减小梗死面积,增加左室功能,并减低充血性心衰的发生,增加左室功能,并减低充血性心衰的发生,从而使急性期及长期死亡率下降。从而使急性期及长期死亡率下降。AMI的早期再灌注策略AMI的早期再灌注策略““TIMEISMUSCLETIMEISMUSCLE!”“!”“TIMEISLIFE”TIMEISLIFE”目标:目标:预防死亡预防死亡限制心肌的损害范围限制心肌的损害范围限制患者的痛苦到最小范围限制患者的痛苦到最小范围策略:策略:在不可逆损害发生前进行再灌注重建:在不可逆损害发生前进行再灌注重建:溶栓溶栓和急诊和急诊PCIPCIAMIAMI的冠脉再通治疗的冠脉再通治疗GISSIGISSI意大利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梗研究意大利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梗研究ISSI-2ISSI-2国际心肌梗塞存活研究国际心肌梗塞存活研究ASSETASSET斯堪的纳维亚早期溶栓治疗斯堪的纳维亚早期溶栓治疗AMIAMIISAMISAM静脉注射链激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