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小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17 比大小。二、教学准备课件、每同桌两人准备 4 只兔子、4 只小羊、5 只小熊、3 只小猴的图片、以及一张粘贴表。三、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选择(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知道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以及部分学生已经模糊地知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认识“=”“>”、“<”这些符号,而是让学生理解“>”、“<”、“=”含义以及学会运用这些符号。教材提供“猴子分水果”的情境过于简单,比较大小的素材过于单一。所以笔者大胆舍弃原主题图,创设了森林里 4 个家庭拔河比赛,丰富了比较大小的素材,让学生充分感受比较“大小”的存在。在此基础上确定的学习目标是:1、在“动物拔河”比赛中,通过让学生整理、比较,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2、在情境中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 5 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3、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二)教学策略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难点。根据建构主义教学观,本节课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比较两个物体多少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凌乱的小动物中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整理、比较,在“公平”与“不公平”中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而理解“=”“>”、“<”的真正含义。学生掌握了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的同时,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操作等活动,体验参与教学的快乐与成功,把学生真正推倒了学习主体的地位上。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感知物体多少。(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创设森林拔河比赛让学生倍感亲切,同时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数数、整理出需要比较大小的1、 出示情境:小朋友们,今天森林里要举行拔河比赛,你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家庭来了?2、 数一数:他们各个家庭来了几只呢?3、 理一理:现在这些小动物就在小朋友的桌子上,想请帮忙把每个家庭的运动员们整整齐齐排好队伍?(同桌发一张粘贴表,下图)森林拔河比赛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较两个物体数量上的多少,最基本的方森林拔河比赛4 汇报:让整理又对又好的小组介绍自己的经验。(学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