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救护西安医学院护理学院刘鑫第一节中暑第二节淹溺第三节电击伤2013年7月:①广东省一名工人,烈日下工作,不幸中暑死亡。②福建省某建筑工地40多岁外来打工者在高温露天下作业,重度中暑,抢救无效死亡。③浙江省江山市一男子在户外劳作中暑昏倒,路人发现时,已经意识不清、四肢阵发性抽搐,抢救无效死亡。2012年:④湖南省长沙市一名20多岁的铺路工人因连续高温作业突然倒地,送医院抢救半个月,至今未完全康复。⑤陕西省西安市7月29日,气温高达39.9℃,未央区农村信用社住宅楼建设工地,一位农民突然倒地,身体抽搐,不治身亡。第一节中暑中暑的概念、分类中暑的病因、发病机制中暑的病情评估中暑的救治与护理一、中暑的概念及分类在暑热天气、湿度大、无风的高温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临床综合征,又称急性热致疾患。概念一、中暑的概念及分类先兆中暑轻度中暑热痉挛重度中暑热衰竭热射病分类二、中暑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机体产热增加机体散热减少机体热适应能力下降二、中暑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大量出汗,失水、失盐,造成低钠、低氯血症,导致肌细胞水肿,引起肌肉疼痛或痉挛,发生热痉挛。失水、血液浓缩、血容量不足,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则容易发生外周循环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变为不可逆性,重要脏器也随之损伤,心脏排出量急剧下降,继而发生热射病三、中暑的病情评估中暑史:有无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未补充水分或含盐饮料等病因存在临床表现: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1)热痉挛(2)热衰竭(3)热射病三、中暑的病情评估先兆中暑:出现大汗、口渴、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心悸、恶心、四肢无力、体温正常或略升高轻度中暑:体温至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早期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重度中暑:除具有轻度中暑症状外,伴有高热、痉挛、晕厥、昏迷。分为:三、中暑的病情评估(1)热痉挛:出现肌肉痉挛性、对称性、阵发性疼痛,最常见于腓肠肌。无明显体温升高。(2)热衰竭:表现为疲乏、无力、眩晕、恶心、呕吐、头痛等。可有明显的脱水征,体温可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暑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3)热射病:高热(直肠温度≧41℃)和意识障碍。三、中暑的病情评估血生化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转氨酶升高、尿素氮、血肌酐升高尿常规: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血清电解质:高钾、低钠、低氯血症三、中暑的病情评估病情判断: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可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中暑,但重度中暑应与脑膜炎、脑血管意外、脓毒血症、甲状腺危象、伤寒、中毒性痢疾等疾病鉴别。四、中暑的救治与护理救治原则:尽快使患者脱离高温环境迅速降温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四、中暑的救治与护理现场救护:脱离高温环境迅速降温院内救护:降温:是抢救中毒中暑的关键。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对症处理:四、中暑的救治与护理护理措施:①即刻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环境通风凉爽,卧床休息,饮食以半流质为主②保持有效降温:包括环境、体表、体内中心降温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降温效果、并发症、伴随症状④加强基础护理:⑤健康教育第二节淹溺淹溺的概念淹溺的发病机制淹溺的病情评估淹溺的救治与护理一、淹溺的概念又称溺水,是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污泥、杂草等物堵塞呼吸道和肺泡,或反射性喉痉挛,引起窒息和缺氧。概念二、淹溺的发病机制人淹没于水中不能呼吸缺氧被迫深呼吸大量水进入呼吸道、肺泡阻止气体交换引起全身严重缺氧、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三、淹溺的分类根据发生机制分为:干性淹溺和湿性淹溺根据浸没介质分为:淡水淹溺和海水淹溺渗透压较低,所以迅速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肺水肿、心衰、稀释血液引起低钠、低氯、低蛋白血症;红细胞破裂、溶血、高钾血症、血红蛋白尿、急性肾衰高渗透压,使血管内液体进入肺泡,引起肺水肿、血容量下降、血液浓缩、低蛋白血症、高钠血症四、淹溺的病情评估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