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伤门诊和狂犬病暴露后规范处置一、目录•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依据•狂犬病暴露防控工作现状•问题与办法、困惑与展望•暴露后处置•热点问题解答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依据•相关国际技术文件进行更新•2010年-WHO发布关于狂犬病疫苗接种的立场文件,对2007年的立场文件进行了更新•2013年-WHO发布第2版狂犬病专家报告(982报告),相较2005年的WHO专家报告有较大改动•伤口使用消毒剂•十日观察法条件更苛刻——只针对犬和猫,至少两次免疫•风险评估……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依据•卫生部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2006版)•中国疾控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操作指南(2007版)•卫生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版)•中国疾控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依据•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制定原则——WHO文件、美国CDC文件、科学文献等•科学证据-切实可行,推荐意见符合中国防控实际。•适用对象——从事狂犬病暴露防控的各级各类专业人员•◆疾控机构•◆犬伤门诊•◆医疗机构感染科和急诊科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依据•暴露后处置的核心内容:降低-尽快的、尽可能的清除狂犬病病毒;提高-尽快的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特异性抵抗力)。•对伤口处理更加强调及重视,并对这一步骤提出更高要求(建议使用狂犬病专业清洗设备和专用清洗剂对伤口内部进行冲洗)•尽可能让机体快速产生抵抗力(增加2-1-1程序)三、狂犬病暴露防控工作现状•根据我国人用狂犬病疫苗的使用量,2014年估计全国年暴露人口数逾4000万;就诊人数1000万~1500万,III级暴露40%-60%,完成暴露后处置的不足15%。部分狂犬病高发省份的监测显示,90%以上的暴露就诊人群为II级和III级暴露,其中III级暴露约40%;全部暴露者中,约10%未全程接种疫苗;III级暴露者中,仅15%左右接受被动免疫制剂注射。三、狂犬病暴露防控工作现状•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门诊多设置在医院急诊科以急诊外科医生为主。•医院犬伤门诊:优势-伤口处理,免疫制剂的应用。•劣势-疏于资料登记,上报等工作。•疾控犬伤门诊:大部分地区门诊设置在疾控门诊以疾控从业人员为主。•优势-了解规范、执行规范、如登记、知情同意、不良反应上报等。•劣势-伤口处理能力欠缺、被动免疫制剂能力欠缺。•将门诊设置在医疗机构是规范化处置的基础。三、狂犬病暴露防控工作现状•伤口处理的重要性•正确的伤口冲洗可减少50%以上的发病率。•欧洲最早记载的狂犬病发生于公元900年的法国里昂:一头熊发狂后,一次咬伤了20人,然后逃到一条小河的对岸。被咬的人当中有14人游过小河追杀熊,可能因河水自然洗去了伤口中的病毒,这14人均未感染狂犬病毒;而未去追杀熊(因而也未清洗伤口)的6人后来都死于狂犬病。•门诊现状——缺乏专业的清洗设备,隐藏巨大的法律风险。专业医用创口冲洗机——部分有条件的门诊已开始使用。•伤口冲洗机:全国统一标准、达到最佳效果、最大限度降低医疗风险、四、问题与办法、困惑与展望•存在的问题——患者心理,存在侥幸心理,有些应该进行暴露后处理而未及时就诊,得病死亡全民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基层医生对规范理解不到位-暴露后分级不标准、分级后未按规范进行处置、接种告知不规范、伤口处理不重视,被动免疫制剂不重视或不会用。《贵州省狂犬病暴露门诊登记表(2015年版)》和《贵州省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知情同意书》填写不规范。四、问题与办法、困惑与展望•解决问题的办法:合理布局狂犬病门诊,建议全县14个乡(镇、街道)卫生院建设标准化狂犬病接种门诊;有条件尽量配置专业的冲洗设备加强伤口冲洗效果;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群众健康教育;建议国内开展各地风险评估,发布动物带毒情况。•困惑:1、伤口冲洗时间,建议通过实践研究,缩短冲洗时间。2、药典、说明书与规范等内容不相符,再次暴露如何处理,暴露前接种程序,接种后忌口,被动免疫制剂后需要等两个小时以上再缝合伤口,造成临床非常被动,处理病人时间过长,增加感染率等。•展望:伤口处理机器人,更加简便的程序•如21探讨,单克隆被动免疫制剂。五、暴露后处置•(一)暴露前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