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渗透中医,提升自我,发扬中医 --中医经典选读课后心得目前,国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作为四大名著,四大名著中都蕴藏着极其丰富而又深奥的中国传统文化众多学科的知识宝藏,对后世中医和现代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中医学生,学习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是大学的必修课,而对于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我,未能深入的接触中医的知识是我人生一大憾事, 但是作为医学院毕业的一员,以后也有可能与医院打交道,了解我国的古代经典和传统文化,学习中医的基础知识也是一种必然。而从中医经典选读中,我较为直接的接触了中医基础知识,学到中医中的精华,了解到中医博大精深的理论。从本学期思的中医经典选读课上,我认识到要学好经典,就必须熟读、理解和应用。因为熟读是基础,理解是深化,应用是提高。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应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一、熟读默记,娴熟于心,背原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你背得多了,理解也会逐渐加深。从小学到现在,你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你经常记忆的,在不断的学习中,我们也会发现,你学的知识渐渐增多,那你对前面知识的理解word 版本.就会越深刻,因为以前的知识是基础,我们不断的运用基础,记的次数多了,理解就更加深了,每次运用理解有一定的提高。“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多读多记,到时你就可以应用自如,信手拈来。第二、理解,古代经典著作的理论是深奥的,受古代文学的影响,条文中多次用到倒装、省略等文学方法,理解条文时多留意这些“陷阱”,方能领悟原文意思。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工具书,弄懂文理,借助注家及其注本弄懂医理。从熟读到对原文的理解,是一个深化的过程,我们需要借鉴历代注家对中医经典的研究,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钻研。第三、应用,俗话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学习古代中医经典要与临床多结合,我们学习中医的目的,就是用中医的方法来治疗病人,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角度,缺乏实践经验与应用,则相当于是纸上谈兵,结局肯定是失败,中医也就永远都不会的到弘扬与发展,应用与实践才是事物得以发展的关键。其实,在我看来,这三个步骤不仅仅是学习中医经典选读所必经的途径,同时,我们学习其它任何知识需要的一个过程,从熟读到理解再到应用,脚踏实地。正如荀子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