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外科营养2学习目标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1.学会按规程正确操作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措施。2.了解营养支持的概念、分类、熟悉营养支持病人典型临床表现。3.掌握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适应证、禁忌证,治疗与效果。4.在护理过程中有无菌观念,对病人有爱心、耐心。3预习案例•患者张某,女性,32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4小时入院。4小时前感脐周疼痛,2小时后脐周疼痛消失,但右下腹开始疼痛,并有压痛伴呕吐,难以忍受遂来院治疗。患者自觉乏力,精神差,睡眠一般,二便通畅。既往体质一般,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个人史:生于原籍,居住条件可,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无吸烟史及长期被动吸烟史。婚育史:适龄结婚,育有一子,其子及配偶皆体健。月经史:142011年5月2日,经量适中,无痛经,经期规则。家族史:否认家族相关病史及其他遗传病史。体格检查:T38.0℃,P88次/分,R22次/分,BP10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稍差,消瘦,身高165cm,体重55k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腹平软,无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麦氏点有压痛、反跳痛,局部肌紧张。结肠充气实验阳性,闭孔肌实验阳性。胸腹联透膈下无游离气体。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分类升高。•思考:1.根据上述病例,此病人有什么饮食与营养的护理问题?•2.应该给予病人什么饮食?4营养不良营养不足营养过剩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学习内容5这也是营养不良的表现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学习内容6•人体所需营养物质1、碳水化合物:葡萄糖为人体的重要能量来源。提供热量的能力为16.7KJ/g。人体内肝糖原储存有限,仅能提供一日的能量需求。2、脂肪:为人体另一重要能量来源,其水解生成的脂肪酸分为必需脂肪酸和非必需脂肪酸两种。提供热量的能力为37.68KJ/g。3、蛋白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成人平均每日需要蛋白质1g/千克体重,用于身体的生长,组织的修复,维持血浆蛋白含量及制造酶等。学习内容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74、水和电解质:正常人每日需水2000~2500ml。电解质为钾、钠、氯、钙、磷、镁。5、维生素:分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脂溶性维生素可被人体储存,水溶性维生素不能储存,必需每日摄入。6、微量元素学习内容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8(一)禁饮食或饥饿时的代谢变化1、糖代谢:糖原分解加快、糖的生成增加2、蛋白质代谢:肌肉蛋白分解3、脂肪代谢:饥饿3-4日后,机体最主要的能源学习内容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9(二)手术、创伤或感染时的代谢变化1、糖原:饥饿状态下仅供能12h之用,储备有限2、蛋白质:分解增加,大量氮自尿中排出3、脂肪:体内主要的能源,并导致血内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增多。手术创伤应激后,三大营养素分解代谢增强而合成代谢降低学习内容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10较大手术、多发性创伤、有营养不良倾向的病人难以耐受明显增强的分解代谢。大量消耗及补充不足将进一步消弱防御机制,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提供及时、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助于病人康复。学习内容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11人体测量指标①体重②体质指数(BMI)③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体脂储存)④臂肌围(AMC)(肌肉储存)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学习内容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12实验室指标1、血浆蛋白(内脏蛋白质状况)2、肌酐身高指数(%)(骨骼肌含量)3、尿三甲基组氨酸测定(蛋白质分解量)4、氮平衡(蛋白质合成与分解)5、免疫指标学习内容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13•营养不良的类型:①消瘦型营养不良:能量缺乏型②低蛋白型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型③混合型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缺乏诊断:病史+检测指标学习内容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14学习内容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15营养支持的基本指征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供营养支持治疗①近期体重下降大于正常体重的10%②血清白蛋白<30%③连续7d以上不能正常进食④已明确为营养不良⑤可能产生营养不良或手术并发症的高危病人学习内容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16总能量需求①基础能量消耗(BEE)②实际能量消耗(AEE)正常状态下一般为:热量25~40kcal/kg/d蛋白质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