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论语》教案第一课时《论语》教学要点・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熟读、背诵一些片段。教学过程:一、简介孔子:孔子,前前,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ouyi)现在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逝世时,享年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是个平凡的老头儿,除多读了些书、多带了些弟子以外,我看和我们家邻居张大爷、李大爷的面孔差不了多少。说孔子是个老头儿,决无不敬之意。正是有了这些普通老头儿的一面,孔子才是真正的孔子,才是一个活生生的孔子,才是一个可以靠近的孔子。假如能和他住在一起,我们可以在春天邀请他一块儿去河里游泳,然后一块儿躺在岸上晒晒太阳。只要手头没有急事,这个小老头儿肯定会欣然同行。二、简介《论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论语》写作体例为语录体,语录体一般由问语和答语两部分组成。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三、学习“学而篇七章”其中一则。(第三篇)、根据拼音读正确:媒体出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学生自读,正音。特别对“悌”的读音强调。)学生互相读,做到读通顺、读连贯)指名反馈,教师评价。、了解大意。)指名读大意。)提供注释:悌替尊敬师长。)在理解的含义上诵读。)配乐诵读。、学习“为政”篇(书第二篇)、媒体出示: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正音,让学生将短文读正确、通顺。、理解含义:译文: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