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和理解各方向的描述方法,如东北可以说成东偏北或北偏东。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位置确定位置的科学性。2.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进行表达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现象,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方向认识、角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比较精确的确定位置方法。【教学难点】能够结合生活具体情境,准确、完整的描述目标物体的位置。【教具学具】教学课件、公园定向运动图、教师板演量角器、学生作业纸、学生量角器【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在此前已掌握八个方位词: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够熟练使用八个方位词描述物体的方向;正确地使用量角器,准确量出角的度数;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位置”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学生情况:小学四年级学生,班级人数 40 人,分成 8 个学习小组。本班学生正处于从被动转化成主动学习的过渡时期,思维能力发展处于转折时期,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各推理能力开始形成,思维的灵活性和做题的准确性不断提高。普遍学生热爱数学,敢于发问,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一)课前激趣——方向的重要性1.播放“定向运动简介”的视频定向运动简单的说就是参与者凭借指南针核对地图的使用能力。按照预先在地图上设定的点标,在规定区域内边赛跑边找点,以最短时间依次到达所有点标者为胜。一条标准的定向路线包括:一个用三角形表示的起点;一个用双圆圈表示的终点;以及一系列用单圆圈表示的点标,这些点标已在地图上用数字标明。为证实参与者到达点标,参与者必须到达点标时用指卡打卡,点标与点标之间的路线地图上是固定的,但参与在寻找点标的过程中是不固2定的,如何选择下一个点标中的路线,必须靠参与者的识图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可以说这种路线选择的能力即是参与者定向运动水平的主要体现,也是定向运动的精髓所在。2.出示定向运动主题图设计意图:以定向运动简介和一幅主题图拉开序幕,教学情境没有绚丽多彩的画面,而是在看似“逗你玩”中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