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渗透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案例一:我教学生打“小报告”——融洽人际关系桂林华侨小学梁燕玲离上课还有 5 分钟的时间,我刚刚走出办公大楼,就迎来几个打“小报告”的,一个小男孩撅着小嘴,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老师,他抢我的沙包”,一个小女孩扯着我的衣服,很委屈地说:“老师,我们在做老鹰捉小鸡时,张小伟一直捣乱”,“老师,他打我了”,“老师,她踩我的绳子”不到 2 分钟,就接到了7、8 个“小报告”了。这个班的班主任曾经对我说,这个班的学生在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有 30 多个是通过各种关系调到她班的。学生个个聪明伶俐,但自制能力很差,一点点小亏都吃不得。本校老师的孩子几乎都在这个班级,很不好管。怎么办假如他们一直这样告下去的话,那还怎么上课我灵机一动,在课一开始,我就说:“我们这节课来个打小报告比赛,比一比,哪位同学的名字被告到老师这儿的次数最少。次数最少的小朋友就被评为我们这节课的好孩子。哪些方面可以告他的状比如练习时偷懒的,集合速度慢的,私自到教室,到沙坑玩沙,故意欺负小朋友的,故意跑到其他组干扰的,故意破坏场地器材的等,只要是影响我们课堂秩序的,对大家活动有影响的都可以告他。那么,在进行比赛的过程中各组的小朋友跳着为本组的同学加油,或在做游戏时,不小心碰到了某个同学,你们说这样的情况算不算随便说话,算不算故意欺负同学”“不算!”“老师给每个人一次犯错误的机会,第二次你被告了,老师就取消和同学们做游戏的权利!”这一举措真是立竿见影,特别是在准备部分进行蛇形跑的过程中,除了听到“刷刷”的脚步声好洪亮的口号声,平日边跑边说话的现象没了。跑了几个来回后,让孩子们相互打“小报告”,孩子们竟然都在摇着头,摆着手,表示没有。我也观察到了,学生今天的表现特别帮!课后,我统计了一下,本节课被告的共有 5 人,并且他们都是仅一次被告。临下课时,我让全班同学靠拢,相互说说自己说说自己在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让他们自己说说哪些行为可以向老师打“小报告”,哪些行为不必向老师报告,没想到他们毫无保留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老师,我知道了上体育课集合排队的时候要快,不能随便说话”“老师,以前别的同学在做练习的时候碰我,我以为是他故意的,其实不是。”“老师,今天我好开心,因为捣乱的同学少了,所以做游戏的时间特别大长。”其中一个平日最能闹的大男孩说:“老师,没想到我这节课也能管住自己了,我也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