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及其基本措施依法治国是关于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主张。 历史证明, 依法治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 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这标志着我国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改革开放 30 余年来,中国发生了伟大的变革。 在这些重大变革中, 我们党确立了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并将这一治国方略载入宪法, 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行为准则。 这标志着我国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依法治国是关于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主张。 具体是指依照体现人民意志, 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活动以及公民在各个领域的行为都要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涉、阻碍和破坏。(一)依法治国是我国入世后,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步伐,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要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建立起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具有自主、平等、诚信等属性,客观上需要对之进行规范、 引导和保障。 因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过程,实质上是经济法制化的过程。 法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器作用,只有建立健全能够有效实施的市场主体法律、市场行为法律、市场秩序法律、宏观调控法律和制裁犯罪的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够健康有序地运行。 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要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同国际惯例接轨,按世贸组织的通行规则办事。这也需要健全的法制。(二)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民主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坚实基础。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又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 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从治国方略上讲,就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 因为只有如此,人民才能依照法定程序把自己真正信任的人选进国家机关充当人民公仆 ;才能依照法定程序撤换不称职的公务员;才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来参政、议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 才能通过法定程序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