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叛逆心理的成因与对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孩子与父母之间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因而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这不完全是坏事。最起码说明孩子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了,主体意识增强了。然而,很多家长面对这种情况,却变得非常的着急和不知所措。的确,这些矛盾的存在,不仅困扰着孩子自己,也给家长带来了不少的烦恼。我们每个人都总在矛盾中生活,谁也摆脱不掉矛盾。我们只能正视它,解决它。我今天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或许对需要帮助的家长有所帮助和启示。一.叛逆心理的成因分析叛逆心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它是孩子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所提要求产生反抗的心理。也就是与父母唱反调,对着干。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个好,我偏说那个好;你让我信这,我偏信那;叛逆心理的显著标志就是对所有的问题回答都是否定回答,其本质就是要摆脱一切干扰甚至帮助,来寻求人格的自我独立,是强烈要求成熟的心理能量的增长,是一件好的事情,无须恐慌,正确的引导会造就一个人才,错误的压迫会毁灭一个人。那么叛逆心理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叛逆心理在儿童时期就已存在。只是我们父母没有发现并及时进行引导罢了。直到孩子发展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方感事情的严重,弄得家长们是措手不及。如果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自尊,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了他们自己不同于父母的兴趣和追求。如果从家长的角度来看逆反心理的形成,与青春期家长与学校教育方式的不当有直接的关系。如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某些事物被禁止,轻则行动被限制,重则受到训斥、处罚,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讽刺、挖苦、体罚等,都会在心理上造成压力,当青少年找不到良策去排解这种不断积蓄的压力时便产生逆反心理。1 / 7由于他们正处于性格形成和自我的独立意识增强的时期,常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求得自我肯定。他们不是简单地去适应社会,而是希望社会承认他们的价值和地位,因此往往表现得固执,有意采取与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再加上他们自身心理的不稳定性,因而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对于孩子的叛逆心理,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和坏来进行判断。而要进行具体的分析。有时孩子的叛逆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其实造成这种心理也不只是孩子的责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