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猪尸体解剖技术与常见疾病的病理学诊断 1 外部检查 在进行尸体解剖之前,应先了解病死猪的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观察其天然孔、皮肤、可视黏膜等变化,对病情有个初步诊断,以避免解剖不可解剖的尸体。猪体表病理变化和可能涉及的疾病见表 1 。 表 1 体表器官病变及可能涉及的疾病 器官 病变 可能涉及的疾病 眼 眼角有泪痕或眼屎 流感、猪瘟 眼结膜充血、苍白、黄染 慢性传染病、贫血、黄疸(附红细胞体) 眼睑水肿、眼结膜炎 猪蓝耳病、猪水肿病 口鼻 鼻孔有液性渗出物流出 流感、气喘病、萎缩性鼻炎 鼻歪斜、颜面部变形 萎缩性鼻炎 上唇吻突及鼻孔有水泡、糜烂 口蹄疫、水泡病 齿龈、口角有点状出血 猪瘟 唇、齿龈、颊部粘膜溃疡 猪瘟 齿龈水肿 猪水肿病 皮肤 胸腹、四肢内侧有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 猪瘟、湿疹 方形、菱形或圆形红色疹块 亚急性猪丹毒 耳尖、鼻端、四蹄呈紫色 副伤寒(沙门氏菌病) 下腹、四肢内侧有痘疹 猪痘 后肢、背部、腹部皮肤有圆形或不规则形红斑,中央黑色 圆环病毒引起的皮炎肾病 蹄部皮肤出现水泡、糜烂、溃疡 口蹄疫、水泡病 皮肤粗糙、有皮屑、背毛脱落、皮肤潮红、甚至出血有痂皮 猪疥螨病 咽喉明显肿大 咽型炭疽、链球菌病、猪肺疫 肛门 肛门及尾部有粪污染 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2 内部检查 2 .1 皮下检查 皮下检查在剥皮过程中进行。从颈、胸及腹中线切开皮肤,在剥皮的同时检查皮下有无充血、炎症、出血、淤血、水肿以及体表淋巴结的大小、颜色和病理变化。 2 .2 固定、剖开腹腔将腹腔器官摘出 尸体取背卧位。一般先切断肩胛骨内侧和髋关节周围的肌肉(仅以部分皮肤与躯体相连),将四肢向外侧摊开以保持尸体仰卧位置。从剑状软骨后方沿腹壁正中线由前向后至耻骨联合切开腹壁, 再从剑状软骨沿左右两侧肋骨后缘切开至腰椎横突。这样腹壁被切成大小相等的两楔形。将其向两侧分开,腹腔脏器即可全部露出。 剖开腹腔时应结合进行皮下检查。看皮下有无出血点、黄染等。在切开皮肤时需要检查腹股沟浅淋巴结,看有无肿大、出血等异常现象。腹腔切开后,须先检查腹腔脏器的位置和有无异物、腹腔器官浆膜是否光滑,肠壁有无粘连。 依次摘出肝、脾、胃网膜、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直肠和肾脏。分离肠系膜时,要注意观察肠系膜有无出血、水肿及淋巴结变化。 2 .3 剖开胸腔将胸腔器官摘出 先分离胸壁脂肪和肌肉,检查胸腔压力,切断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