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玉林风土人情

玉林风土人情_第1页
1/31
玉林风土人情_第2页
2/31
玉林风土人情_第3页
3/31
1 一、玉州新团蓝池 见证古玉林印染业的辉煌 玉林的蓝靛生产在清朝末年发展到顶峰,成为广西最重要的蓝靛生产地及集散地之一。日前,记者在玉州区城西街道新团村,意外看到了先人生产蓝靛的20口保存完好的蓝池—— 近日,记者到玉州区城西街道新团村下马岭组采访时,偶然发现 20口古代生产蓝靛的蓝池。据村民称,这些蓝池已有 200多年历史了,它们见证了古玉林染纺业的辉煌。 蓝池年龄众说纷纭 这 20口蓝池现在静静地躺在村中一吴姓村民家居旁边的荒地边,四周长满了野草。池子对称地排列成两个竖行,每个竖行 10个。记者刚看到这些蓝池时,还以为是村民自家建设的沼气池,而村民说是老祖宗遗留下的用于制造染料——蓝靛的蓝池,当地人俗称蓝埲。 这些蓝池保存基本完好。大池上口呈圆形,直径 1.7米左右,深度大概有 1.5米。大池旁边连着一个有小孔相通的小池。据村民猜测大池应该是浸泡池,小池是灰落池,用以生产石灰水。蓝池建造材料与现在的凝固白水泥颜色一样,都呈灰白色,而有村民考证后认为,蓝池是采用沙石、糯米浆、石灰等材料混合搅拌后砌成的。 关于蓝池的年龄,村民有不同的说法。“这些蓝池在我 1925年出生时就荒废不用了,据我爷爷说,蓝池建造的时间在18世纪末期、19世纪初,是村中一位吴姓祖先建造起来的。在那个年代,独家拥有 20个蓝池经济实力是相当可观的!”下马岭组年纪最大、现年84岁的吴老汉如是说。而村中有的老人则说,蓝池建设年代应该在民国初年——如果这个时间确凿的话,它们最多只是使用了20多年就闲置了。至于蓝池荒废的原因谁也说不清,废弃后也没有重新利用,直到近年才被村中一后生用来搞牛蛙、毒蛇等特种养殖,由于效益不佳,这个项目也放弃了。这也是蓝池保存完好的原因之一,否则蓝池早已毁坏用作他途了。 新团蓝池的文物价值尚待挖掘 据记者事后翻阅玉林的文史资料了解到,蓝靛是古玉林最重要的手工业制品之一。据《本草纲目》记载,蓝靛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草大青、豆科植物木蓝、爵床科植物马蓝或蓼科植物蓼蓝等叶所制成的染料。亦即制造青黛之沉淀物”。用植物蓝靛制出染料,蓝色的专门染布。 蓝靛在玉林的生产历史,从宋朝算起已有 1000多年,蓝池主要分布在现在的兴业、福绵、玉州。蓝靛的生产工艺比较简单,但用料却十分讲究。每年秋季,当地百姓将采摘来的蓝子叶片、嫩枝放进大池子,用清水浸泡 10天左右,将渣捞起,然后从上面的小池子里放下石灰水搅拌混合,将产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玉林风土人情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