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时代的专门性文献资料十分少,只有《尚书·尧典》《舜典》《皋陶谟》《益谟》《史记·五帝本纪》《世本》,《大戴礼记·帝系》《五帝德》等书篇。其他零星的史料也只是见于战国秦汉的文献之中,如《左传》《国语》《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礼记·礼运》《易·系辞》《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篇。 利用战国秦汉出土的古文献原貌来考证.先秦古书的真伪问题。如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西汉墓,出土《孙子兵法》十三篇,又出土《孙膑兵法》十六篇的残简,可证实《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都是存在的,传世的《孙子兵法》不为,在银雀山西汉墓葬中出土的《晏子》《太公》及《蔚缭子》不伪。 利用出土文字及其上古汉语语法及其特殊虚词来判断古书的年代问题。例如,从西周春秋时期金文资料可知,利用这种特点可以断定《尚书》中的《商书》诸篇最后的写成年代是在春秋时期,时代不可能太早。 史料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是研究史料的源流价值和利用方法的学科,目的是从事史料的搜集、核勘、考证及其编纂,主要工作是史料的整理与鉴别,其以不同的价值、内容、学科性质、年代为标准。 史料学是有关历史资料研究的学问,其史料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四个方面:一、传世古文献史料。如十三经、二十五史、历史档案、地方史资料。二、出土的文字资料。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文字、敦煌遗书等。三、考古文物等实物史料。如,古器物、古建筑、古迹遗址等。四、口碑史料。口碑史料又称口传史料,民间流传的历史传说、史诗。战国秦汉时期有关夏商周以及黄帝尧舜的传说史料十分多,实际上这是一种口碑史料,具有很高价值的史料,但需认真鉴别。 先秦秦汉时期史料学演变趋势:一、商代以前是以考古资料为主,古文献资料为辅。因为此时考古资料多,而且多为实物,可谓是第一手资料。而古文献资料则是后代根据传说时代记录下来的。历经千年传袭,难免丧失原味,应谨慎利用。二、西周春秋时期是以古文字资料(金文)为主的考古资料与古文献资料平分秋色的时代。有学者将古文字资料从考古资料中独立出来,考古资料、古文字资料、古文献资料三足鼎立的局面,或有学者将其称为考古资料与古文献资料的拉锯战时期,然而两者都应注意,不能偏废。三、战国秦汉以来,以古文献资料为主,考古出土的文物资料为辅。今天的史料又有了新领域音像资料、胶片、磁带光盘等新型的知识载体亦是将来宝贵的史料。 二重证据法提出背景。 一是针对当时的疑古思潮。疑古源于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