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气还原型污染经常发生在( D )情况下。 A、高温、高湿 B、低温、低湿 C、高温、低湿 D、低温、高湿 2. 下列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B )。 A. 海啸 B. 全球温室效应 C. 火山喷 D. 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 E. 水旱灾害 3. 一般城市污水处理厂分一、二、三级处理,其中三级处理的目的是为了( D )。 A. 去除有机物 B. 去除无机物 C. 去除颗粒物 D. 去除氮 填空题: 1、人类生存环境是由(自然环境、工程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的。 2、河流中大气复氧的主要来源是(大气中氧的溶解和水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对流层的两个特点分别是:(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和密度大)。 4.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原则是(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5.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离体保护遗传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6.引起“痛痛病”的污染物质是(镉)。 7.水环境容量由(水体特征,水质目标及污染物特性)组成。 8、水资源三特点:(持续性(可再生),脆弱性(易污染),经济社会效应) 9.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质量变化,通常分为(人为作用、环境参数变化、环境质量变异)三个阶段。 10.人类活动造成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工业废水)、二是(生活污水);三是(农业退水)。 11.湍流可以分为:(热力湍流) 和( 机械湍流)。湍流具有明显的扩散效应。风速越大,湍流越强,污染物扩散的速度就越 (快),污染物的浓度就(越低)。 12.进入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可以分为两大类:(有毒污染物)和 (无毒污染物) 。如碳水化合物就不属于(有毒污染物)而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就属于(有毒污染物)。 13. 环境污染造成环境质量变化的过程包括:(有害物质的释放、 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产生污染危害)三个过程。 14.根据除尘机理,常用除尘装置可分为(干式机械除尘装置、过滤式除尘装置、湿式除尘装置和电除尘装置)四类。 15.列举四种新能源(太阳能、生物能源、核聚变能和地热能源)。 16.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的被损害和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17.在大气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大气质量的(3/4)集中在此层。 18.生物多样性的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各组成部分。 19.引起“水俣病”的污染物质是(甲基汞)。 20. 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单个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