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如何创设使学生积极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数学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愈发地感到,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它可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全身心都投入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操,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如果长时间的在教师的教学中机械重复地学习,必然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厌学情绪。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改变学生“厌学”的情绪,并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那么,学生对学习的潜能将无法估量。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学”为“乐学”,使学生的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一、课堂教学应该尊重学生,保证课堂教学有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氛围。尊重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绝对”的权威自居时,往往会自觉和不自觉的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或者行为来对待学生,从而加重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使学生产生情绪紧张、焦虑和缺乏自信心等负面影响,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学习。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不仅是老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而且还是协调师生关系,保证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2尊重学生重在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话当作“绝对的真理”,要正确看待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多利用业余时间与学生谈心,鼓励学生发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建议。如果有的学生不善于用口头表达,则可以用书面的形式,譬如用小纸条之类的方式,让学生写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和对老师的建议。这样,可以及时收到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可以把这些意见和建议归纳整理,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权衡和改进。即使学生的基础很差,相信在相互尊重的课堂环境中,也会收到良好的效益,促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符合“人人学有价值的知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获”的新的教育理念。二、课堂教学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给学生创设“乐学”的情感。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就更应该追求这样一个境界,使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内容的学习产生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乐学”是学生学习的内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