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 40—50 年代,美国和欧洲的设计主流是在包豪斯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其核心是功能主义,强调实用物品的美应由其实用性和对于材料、结构的真实体现来确定。与战前空想的现代主义不同,战后的现代主义已深入到了广泛的工业生产领域,体现在许多工业产品上。随着经济的复兴,西方在 20 世纪 50 年代进入消费时代,现代主义也开始脱离战前刻板、几何化的模式,并与战后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成熟的工业设计美学,由现代主义走向“当代主义”。 现代主义在战后的发展集中体现于美国和英国。这两个国家的设计机构通过各种形式扩大了现代主义在本国设计界和公众中的影响,并为现代主义设计冠以“优良设计”(Good Design)之类的名称加以推广,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1. 美国现代主义的发展 20 世纪 40 年代,功能主义已在美国牢固地建立起来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早年包豪斯的领袖人物格罗披乌斯、米斯、布劳耶、纳吉等先后到了美国,并把持了美国的设计教育界,从而把战前欧洲的现代主义传播到了美国。但早在包豪斯师生来到美国之前,美国对于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现代设计就已感到兴趣,这为战后广泛接受现代主义的美学打下了基础。在这方面,美国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起了积极的作用。现代艺术博物馆成立于 1929 年,它从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宣传现代主义的设计,使美国公众对于欧洲,特别是包豪斯的设计有了一定了解。该馆利用举办竞赛和各种展览方式来推动现代主义设计在美国的发展。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几次“实用物品”展览,展品是直接从市场上的功能主义设计商品中挑选出来的,以向公众推荐实用的、批量生产的、精心设计的和价格合理的家用产品。1940 年,现代艺术博物馆为工业设计提出了一系列“新”标准,即产品的设计要适合于它的目的性,适应于所用的材料,适应于生产工艺,形式要服从功能等。这种美学标准在 20 世纪 40 年代大受推崇,并作为该馆组织的第二批“实用物品”展览的选择标准。这些实用物品被誉为“优良设计”,在 1945 年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大行其道,被视为道德和美学意义上的典范。图 10-17 所示是沃森(Kurt Versen,1889—1943)设计的台灯,采用黑色金属管支架,亚麻布灯罩,非常精练质朴,被认为是高雅趣味的体现。 为了促进工业设计的发展,现代艺术博物馆于 20 世纪 30 年代末成立了工业设计部。经格罗披乌斯推荐,著名工业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