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命周期评价(LCA)的产生背景 生命周期评价( LCA),有时也称为“生命周期分析”、“生命周期方法”、“摇篮到坟墓”、“生态衡算”等。其最初应用可追溯到1969 年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对不同饮料容器的资源消耗和环境释放所作的特征分析。该公司在考虑是否以一次性塑料瓶替代可回收玻璃瓶时,比较了两种方案的环境友好情况,肯定了前者的优越性。自此以后,LCA 方法学不断发展,现已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产品环境特征分析和决策支持工具。 最初LCA 主要集中在对能源和资源消耗的关注,这是由于20 世纪60 年代末和70 年代初爆发的全球石油危机引起人们对能源和资源短缺的恐慌。后来,随着这一问题不再象以前那样突出,其他环境问题也就逐渐进行人们的视野,LCA 方法因而被进一步扩展到研究废物的产生情况,由此为企业选择产品提供判断依据。在这方面,最早的事例之一是70 年代初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国家需求研究计划( RANN)。 在该项目中,采用类似于清单分析的“物料——过程——产品”模型,对玻璃、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瓶产生的废物进行分析比较。另一个早期事例是美国国家环保局利用LCA 方法对不同包装方案中所涉及的资源与环境影响所作的研究。 80 年代中期和90 年代初,是LCA 研究的快速增长时期。这一时期,发达国家推行环境报告制度,要求对产品形成统一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数据;一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例如对温室效应和资源消耗等的环境影响定量评价方法,也不断发展。这些为LCA 方法学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奠定了基础。虽然当时对LCA 的研究仍局限于少数科学家当中,并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地区,但是那时对LCA 的研究已开始从实验室阶段转变到实际中来了。 90 年代初期以后,由于欧洲和北美环境毒理学和化学学会(SETAC)以及欧洲生命周期评价开发促进会(SPOLD)的大力推动,LCA 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较大规模的应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和发布了关于LCA 的 ISO14040 系列标准。其他一些国家(美国、荷兰、丹麦、法国等)的政府和有关国际机构,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也通过实施研究计划和举办培训班,研究和推广LCA 的方法学。在亚洲,日本、韩国和印度均建立了本国的LCA 学会。此阶段,各种具有用户友好界面的LCA 软件和数据库纷纷推出,促进了LCA 的全面应用。 从90 年代中期以来,LCA 在许多工业行业中取得了很大成果,许多公司已经对他们的供应商的相关环境表现进行评价。同时,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