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考试史研究项目结项报告 当世界迈入21 世纪,考试作为测量和甄别人的身心个别差异的一种社会活动,活跃在社会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考试的种类越来越多,考试的分类越来越细,考试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越来越现代化。目前我国国家考试有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任职资格考试、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和国家教育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又包括入学考试(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成人高校招生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凭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认定学历考试、高中毕业会考)、学位考试和非学历水平证书考试等。中国是考试的故乡。在周代选士制度就有了雏型,西汉时代,我国考试制度正式建立,隋唐开始行科举考试制,迄于清末废止,仅科举考试制度在我国实行就有1300 年的历史。考试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活动。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带有社会属性的基本性质。在生产关系诸因素中,人们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是最活跃的因素,考试在社会生产关系调整中充任重要角色,它实质上是社会主动调整生产关系的一种方式,一种手段。 考试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必然具备社会的一般属性。它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是应社会的需要。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文化的昌盛,都是必要的条件。夏商时代用人标准靠得血缘关系和贵族等第,不存在知识、技能的竞争,所以没有考试产生的土壤;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相厚赀,招揽士人,血缘门第虽已不是任用条件,但是这时没有在同一环境内以统一的知识、技能标准的竞争,所以同样不适合考试的发展。西汉具备了通过公平竞争来选拔人才充实政权机构的要求和社会条件。汉朝建立统一的政权,士人要想做官非汉朝政权机构别无它途,再由于士人的富余,出仕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让贤能者在公平竞争中脱颖出来,而考试正是在一定程度上公平竞争的途径,所以西汉政权选择考试,于是,汉朝出现了察举——不是帝王自己,而是由各级官吏去考察被考者的实际状况,写出考察报告,向朝廷推荐。公元581年隋重新统一中国以后,经唐太宗贞观之治,又重新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此时,隋唐没有把任官权再交给地方,而是牢牢地掌握在皇帝手里,这就是科举考试制度,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法,而且作为国家制度,这种朝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统一考试,伴随着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一直盛行了1300 多年。朝廷举办考试,士人接受考试,都是社会之必然,考试产生和成熟,与政治、社会有着血肉的联系。 2 考试的实质和社会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