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辨别、评价生产经营活动存在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并确定风险控制措施。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体系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3.职责3.1 管理者代表组织开展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3.2 安环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并对各部门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等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3.3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4.程序4.1 危险源辨识4.1.1 危险源辨识的类别。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4.1.1.1 人的因素4.1.1.1.1 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 a.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等);04-1 b.健康状况异常; c.从事禁忌作业; d.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等); e.辨识功能缺陷。4.1.1.1.2 行为性危害因素 a.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等); b.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c.监护失误。4.1.1.2 物的因素4.1.1.2.1 物理性危害因素 a.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其它缺陷); b.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它防护缺陷); c.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等); d.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等); e.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等); f.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 射线、紫外线、激光等); g.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堆料垛滑动等);04-2 h.明火; i.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等); j.粉尘。4.1.1.2.2 化学性危害因素 a.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等); b.自燃性物质; c.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等); d.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等);4.1.1.2.3 作业环境因素 a.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气温过高、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等; b.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不清等); c.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等)。4.1.1.3 管理因素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