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三年级上册:1.《司马光》原文:司(s)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di)没水中,众皆(ji)弃(qi)去,光持(chi)石击瓮(weng)破之,水迸,儿得活。注释:【司马光】选自《宋史.司马光传》【庭】庭院。【瓮】一种盛水或酒等的陶器,口小肚大。【皆】全、都。【光】这指司马光。【迸】向外流出、涌出。译文: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四年级上册:1. 《精卫填海》原文:精卫填海炎帝(di)之少(shao)女,名曰(yu)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i)而不返(fn),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n)于东海。注释:【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北山经》。【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的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曰】叫作。【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溺】溺水,淹没。【故】所以,因此。【堙】填塞。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2. 《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王戎(rong)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zh)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jing)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诸】众多。子】李子。竞】争相地跑过去。唯】只有。【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尝】曾经。折枝】压弯树枝【信然】确实这样。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五年级上册:1. 《少年中国说(节选)》原文:少年中国说(节选)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xie)汪洋。潜龙腾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