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意识教育质量意识教育质量意识质量意识危机与挑战改进质量成本降低返工减少更少的错误更少的延误和障碍更好地使用机器、时间和原材料改进生产率捕捉市场:更好的质量更低的价格立足于本行业提供工作和更多的工作市场环境的转变——买方市场竞争对手质量角色——戴明反应链?请各组讨论,将答案写在纸上,可以是各成员答案的罗列。1、质量代表美好的东西,代表身份和地位,对吗,质量定义是什么?2、质量如何评测?3、质量工作有无经济成本?4、质量的责任人是谁?质量的概念GB/T1900-2000idtISO9000:2000给出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管定理之一:质量就是符合标准要求与“质量就是满足顾客期望”有什么不同?更具体、更明确、可衡量标准——由顾客决定。没有标准——旅游时没有地图、没有指南针、更没有向导。不能上了高速公路再瞄地图!质管定理之二:预防性的质管制度人与大猩猩的差别有多大?——1%。请计算一下:如果我们每道工序(注塑、电镀、包装拉)都是99.5%的合格率,最终的合格率是多少?XN=?X=99.5%;n=工序数量质管定理之三: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如果各行各业的合格率都满足于99.9%时,后果会是怎样?(以美国为例)一个小时内在银行帐户中会出现22000个错误支票一分钟内有1314个错误电话一天中会有12个新生婴儿给错了父母一年中有250万本书印错了封面一小时内有18322封信件被错误处理一年中所开的药方有20000份是不正确的所以百分之百合格是质量问题上唯一可接受的目标。质管定理之四:“用产品不符合标准的代价”来衡量质量质量管理分几个发展阶段?1、单纯质量检验(SQI)2、统计质量控制(SQC)3、全面质量管理(TQC、TQM)传统观点现代观点一、检验品质控制阶段1、作业者自行检查阶段手工业兴起之初,大多为手工作坊形式,同一产品均由一个人来完成,品质保证也只是同一个担当。2、工长负责检查阶段从19世纪开始,由于工业发展,部份企业开始规模生产,形成批量式,由工长监督控制品质。3、专职检查员检查阶段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长管人又管品质,已力不从心,故此出现了检查员品质保证阶段。4、统计品质控制阶段1924年,贝尔实验室之修华特博士发明SPC控制图以来,各企业纷纷寻入SPC管理,20世纪50年代,戴明博士将SPC引入日本公司,获得巨大成功,此后SPC在品质控制中得以迅猛发展、进步。二、“零缺陷”品质管理阶段这是美国品质管理大师克劳士比(crosby)所提出的一套品质管理理论,其核心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定追求的标准为“零缺陷”,即没有不良品,强调品质控制和品质保证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意识,即所有人必须清楚理解自己的工作要求是什么,然后使每项工作符合要求,则可达成“零缺陷”。通用电气、摩托罗拉、可口可乐、施乐、IBM等世界顶级公司实施“零缺陷”管理后,深受其利,此理论已被大多组织认同和采用。三、品质定义什么叫品质?“品”由三个口组成,三人方为众,可以理解为众人都说好;“质”斤斤具,由斤与具(钱)组成,可以理解为斤斤计较,精益求精。ISO对品质定义解释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品质是由客户来认可,使用者认可,不是“老王买瓜,自卖自夸”。四、品检、品管定义产品做完了再来检查,叫品检,也就是花工费料做完再检查挑出不良品或(维修、报废),正如米饭煮熟后再检查是不是干净一样。制造制程上改善,制造过程中掌控,如机器有问题停下来,维修好了再做,这叫品管。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TQC、TQM)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综合运用组织管理、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经济地开发、研制、生产和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管理活动。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1)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不仅包括产品质量,而且包括产品质量赖以形成的工作质量。2)参与管理的人员是全面的。即在全面质量控制中,强调企业的每一个职工都要参与质量控制与管理,每个职工都要注意质量。3)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强调与产品生产过程有关的所有环节的质量控制。优质产品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