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上节课我们共同从人生价值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大家知道了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知道了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而实践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所以,人生价值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与如何对待人生环境有重要关联。因此,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所谓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这各种关系总的来说,可以划分为:人的自我身心关系 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因此,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主要就是协调好这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身心关系即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关系。它是一个人自身的内在矛盾问题,协调身心关系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一个人能否做到身心协调直接影响到他能否协调好与他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协调自我身心关系是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的一个基础性问题。 一般说来,身是心的物质基础,心为身的精神机能。这在《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身上体现突出。在一定意义上讲,她多愁多病的身体使得她有了多愁善感的心,反过来,那多愁善感的心又使得她的身体每况愈下。二者相互作用,作为有机统一体对人的生活实践产生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欠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健康即所谓“身心健康”。 协调身心关系以及身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保证人自身系统的健康和活力,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因此,一个人在坚持体育锻炼,善待身体的同时,自觉地调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 对于咱们大学生来说,大家觉得我们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好,我们先看一下综合国内外专家的看法,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1、能保持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善于合作。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 6、能积极主动适应环境。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和行为规范。 对于这些标准,我们应该正确的理解、把握。 1、是否心理健康与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行为不能等同。 2、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不是泾渭分明的两种心理状态,而是一种连续状态。 3、心理健康的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过程。 4、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