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主题: 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 孔德思想的主要阶段 孔德的工业社会理论 孔德的“社会学”概念 实证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一 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 近代社会学起源于实证主义(Positivism)。其原则指导了大部分的社会学研究,为社会学的独立和早期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对当时大多数社会学家来说,掌握实证主义思想被认为是学养成熟的标志。即使在今天,实证主义仍然是社会学领域中的强纲领和强范式。 实证主义的信念: 实证主义的基本信念是认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无根本区别。由于科学已经取代宗教成为无可争议的权威,将自然科学中卓有成效的方法运用于社会生活领域,建立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既是势所必然,又合情合理。因此,丝毫不奇怪为什么近代的第一批社会学家以实证主义为其理论和方法的源泉,而实证主义的主要创立者,如孔德、S·穆勒又都同时成为社会学的创始人。这一情况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竟使许多人把社会学等同于实证主义。 孔德是最早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证主义的欧洲思想家。他对“实证的”一词的含义作了这样的解释:(a)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6)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c)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d)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e)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具体说来,社会学的实证主义的基本信念或原则,有以下几条: 第一,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假设。断言社会文化现象与自然现象本质上是同类的,因此,社会过程同自然现象相比并非是崭新的现实,同样可依自然规律来解释; 第二,方法论的自然主义假设。社会学知识体系应以自然科学力楷模,并采用它的方法论观点,在这个问题上,早期的实证主义不像后来的实证主义那样刻板。孔德与穆勒都很关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不同之处,而且他们都未用这一个来反对另一个; 第三,认识论的经验主义原则。实证主义可被视为是广义经验主义的一个别种。强调经验和感性资料在社会学认识中的作用,排斥思辩的社会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假问题,断言社会知识的可靠性真理性取决于观察与检验; 第四,“价值中立性”的要求。科学只与“是什么”(w hat is )有关,而对“应是什么”(w hat ought to be )不感兴趣,作为学者的社会学家,应该放弃对被研究的现象与所获得的结果的本质作任何价值判断; 第五,社会科学是社会工程的工具与基础,科学使预测成为可能,而预测则有助于控制社会的过程与结束它的自发性与破坏性。因此,社会知识本质上是实践取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