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九章 有效的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有着久远的历史。但在很长的时期里,教育先哲们没有对之进行系统的研究。直到 20世纪中叶以后,课堂管理作为专门的研究领域才逐渐由孤寂而愈益受到关注,并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学术界一个引人瞩目的新兴研究领域。它的出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课堂管理的内涵,促进了课堂观念的转变,推进了教育的变革。然而,课堂管理的变革及其对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在多大程度上反应在我国的课堂教育实践中,或者说我们当前的课堂管理是否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这无疑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研究首先分析课堂管理的意义与变革,并以此为参照检省课堂管理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试图构建新型的课堂管理观和课堂管理模式,为改进课堂管理,建构新型课堂,提高育人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一 课堂不同于教室。教室主要是指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而课堂则是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形式的互动情境。课堂管理就是建立有效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历程。其中,建立有效课堂环境是建立有效课堂管理的前提;保持课堂互动是有效课堂管理的衡量尺度;促进课堂生长是有效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 首先,课堂管理通过良好课堂环境的创立,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为了各种活动有计划、有效率地开展,课堂必须维持一定的秩序与常规。但由于在课堂活动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各种冲突与矛盾,发生各种偶发的干扰事件,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受到干扰。当教师面对课堂秩序失序时,传统的做法主要注重通过其“权威”实施课堂控制。即使教师通常采用的表扬,也往往具有批评或惩罚的意味。这种课堂控制方式尽管也常常收到教师所期望的控制效果,但同时也会带来课堂的僵化。而太僵化和太拘泥于形式,将不可以免地抑制创造、更新与活力,极不利于课堂的持久发展,课堂秩序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或意义。有效的课堂管理首先就必须创立良好的课堂环境,有了良好的课堂环境,课堂秩序的维持不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不会扼杀反而促进课堂中的创造,为课堂的持久发展创造条件。 其次,课堂管理通过促进课堂交流,保持积极的课堂互动,促进课堂活动的有效展开。课堂活动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课堂互动的过程,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在课堂活动情境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这一相互作用或互影响也就是课堂情境中的互动。课堂互动是课堂的本质特性,课堂交流是课堂互动的前提。课堂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寻求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