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九章 管理审计 第一节 管理审计概述 一、管理审计及其特点 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手段,大体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谋求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充分挖掘人、财、物的潜力;二是企业求改善管理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来提高经济效益。与此相适应,经济效益审计划分为业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其中管理审计主要是审查管理组织的合理性,管理机构是否健全,各项管理机能如决策、计划、组织、控制是否有效等。 根据《Auditing and accountability》(皮特曼出版公司 1983年版 徐宝权编译)提法,管理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人员根据既定的标准,对组织的目标、计划、程序和策略等所进行的综合性的检查、分析和评价,并对组织的效率和效益提出建设性意见。因此,管理审计虽然可以说是经营审计的自然发展,但它还是具备某些从根本上就区别于经营审计的特征。 首先,管理审计的效益标准主要应来源于组织外部的期望,而不是组织管理部门的愿望。因此,评价组织行为的标准应该是参与者要求组织达到的目标。 其次,为了应用外部的评价标准,管理审计人员不仅应保持其内在独立性,这是任何一个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同时,还必须保持外在的独立性。因此,管理审计人员必须对外部参与者负有直接的责任,而不对管理部门负责。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审计师的独立性更相似于注册会计师,而不同于内部审计师。这种授权关系将促使管理审计人员站在战略高度上,利用自己的经验,评价管理部门的工作成果。例如,管理审计人员能够对不同的组织进行比较鉴别,这不仅有助于划分主要问题的界限,而且也使人们更加相信他所提出的结论。 再次,管理审计关心组织效率与效果的综合评价。尽管管理审计人员最终总是集中分析某些主要问题,但这也是在评价组织综合经营过程之后才是如此。这与内部审计师实施经营审计存在明显的不同,尽管内部审计师也关心效率,但只是评价组织的个别部分,绝不含进行全面的评价或审计。这是管理审计最基本的性质,它使得管理审计成为财务责任程序中最有效的控制机制,与年度财务、法定性审计向外部参与者提供组织财务评价一样,管理审计人员也能够控制企业组织的总绩效,并对此作出综合性的评价。 在我国,管理审计与经营审计相比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管理审计是经济效益审计中的高层次审计。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管理体系的作用下进行的。如果说业务经营活动是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基础”,则管理活动就是经济活动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