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八章 抗焦虑药 抗焦虑药物(Antianxiety drugs or anxiolytics)是指人体使用后,在不明显或不严重影响中枢神经其他功能的前提下,选择性地消除焦虑症状的一类药物。主要包括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非苯二氮卓类、抗抑郁药和β 受体阻断药。目前临床上巴比妥类药已很少使用,常用的抗焦虑药物是苯二氮卓类、非苯二氮卓类和抗抑郁药。其他还有抗精神病药与抗组胺药也能治疗焦虑症状,这些药物在治疗其主要适应证的同时也有较好的抗焦虑作用,因此也用来治疗焦虑症状,但不常规用于治疗焦虑障碍。 抗焦虑药物的主要适应症状是焦虑、紧张、恐惧、失眠。常用于各种焦虑障碍、心身疾病、睡眠障碍、应激障碍等疾病的治疗。 第一节 抗焦虑药物作用机理 一、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 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BZ)的药理作用是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和中枢性骨骼肌松弛作用。研究发现大脑广泛存在苯二氮卓类受体,分布在各个脑区,而且 BZ 受体的分布与广泛分布的大脑抑制性递质 r-氨基丁酸(GABA)受体近似。GABA 受体既与氯离子通道偶联,又与 BZ 受体间存在功能联系。实验发现 BZ 可以增加突触后GABA 受体的电流,增强 GABA 受体突触前和突触后的抑制效应。GABA 受体分两类:GABA-A 和 GABA-B。GABA-A对 BZ 和巴比妥敏感,与选择性开启氯离子通道有关,促使氯离子内流,细胞膜超极化,从而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正常情况下GABA-A 受体处于抑制状态,不与GABA 结合,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当 BZ 与相应受体结合后,使GABA-A 受体的抑制被解除,增加了 GABA-A 受体与 GABA 的结合,使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打开,氯离子增加内流,细胞内负电增加,细胞外正电增加,达到细胞膜超极化,造成神经元的兴奋阈值增加,达到中枢神经元抑制的目的。而 GABA-B 受体与 Ca 离子的活性和 cAMP 偶联有关,协助调节其他神经递质的释放。因此小剂量 BZ 时就有抗焦虑作用,可以使患者焦虑、恐惧、紧张、烦躁等症状缓解,其机制可能与药物作用于边缘系统、海马、杏仁核有关。当苯二氮卓类药物剂量加大时,引起镇静、催眠。与药物作用于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激活系统及皮层有关, 2 也与该系统GABA 能神经传导增加有关。 二、其他抗焦虑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 其它抗焦虑药主要有非苯二氮卓类药丁螺环酮(Buspirone),其他还有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抗组胺药、β -受体阻断药、黛力新等药物。这些药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