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美术鉴赏—王献之书法鉴赏

美术鉴赏—王献之书法鉴赏_第1页
1/8
美术鉴赏—王献之书法鉴赏_第2页
2/8
美术鉴赏—王献之书法鉴赏_第3页
3/8
美术鉴赏——王献之书法作品 王献之(3 4 4 -3 8 6 ),字子敬,小字官奴,东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第七子,做过州主簿、秘书郎、秘书丞、长史等官职,累迁建武将军、吴兴太守,成为简文帝驸马后,又升任中书令(相当于宰相)。故人称“大令”。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王献之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最终取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他说的“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成为历来赞美稽山镜水的名句。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精通众体,尤以行草著名。王羲之有七个儿子,一个女儿。七个儿子都擅长书法,其中,王献之最为突出。 王献之书法精通各种字体,特别擅长行草。他师承张芝、王羲之,所书写的《洛神赋》既有点父亲王羲之的风格,也勇于创新,不拘于其父。早年即劝其父“改体”,认为古法“局而执”,“事贵变通”。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创出了“破体”,形成了“行楷”、“行草”等新体。他还创造了草书的“一笔书”,即在一幅作品里,所有的字要气脉相通,似一笔写成。 注:《中秋帖》草书,纸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传为晋王献之书 手卷,纵27cm ,横11.9cm 。 《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书断》中说:“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 行书3 行,共 22 字,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无署款。 《中秋帖》书法纵逸豪放,是王献之创造的新体。《中秋帖》是《宝晋斋法帖》、《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临本,原帖在“中秋”之前还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草书,传为东晋王献之的传世真迹,原为五行三十二字,后被割去二行,现仅存三行二十二字,清乾隆时被收入内府,与《快雪时晴帖》、《伯远帖》号为“三稀”,乾隆遂以“三希堂”为御书房名。该帖刻入《三希堂法帖》中,后由清宫流入香港,1951 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下,有关部门以重金收回,现藏故宫博物院。此帖运笔如火箸画灰,字势连绵不断,极备法度,誉称“一笔书”,是学习“二王”的珍贵资料。 洛神赋拓本 首都博物馆 《洛神赋》 是王献之的小楷代表作品。据说王献之好写洛神赋,写过不只一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美术鉴赏—王献之书法鉴赏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