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钠、肝素钙等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抗凝治疗是 VTE 的防治基础。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抗凝剂皮下注射易导致皮下部位出血,同时伴有局部部位疼痛,降低了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感。1、常用皮下注射抗凝剂临床常用皮下注射抗凝剂剂型、名称、制剂性状和规格等,见表1:頡 1ST2、注射工具的选择抗凝剂注射针头越长,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越大。除预灌式注射器外,选择注射工具需根据个体体型、生理特点和抗凝剂剂型。对于儿童和消瘦患者,尽可能选择短型针头,捏皮注射时严格把握进针角度和深度,以降低肌内注射风险。预灌式注射器由玻璃针管(中性玻璃)、活塞(橡胶)、针帽(橡胶)、推杆和/或注射针组成,其优势在于有完好密封的包装系统、高精度微量灌装,剂量准确,应用方便。3、知情同意向患方介绍抗凝治疗,告知抗凝剂皮下注射适应症、禁忌症。告知患者及家属抗凝治疗的潜在风险、对策和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充分理解和尊重患方知情选择,知情同意后签署《抗凝治疗知情同意书》。4、操作流程和步骤4.1 注射部位皮下注射部位主要为:① 腹壁。腹壁时国内外公认的皮下注射首选部位一一腹部区域皮下组织层较厚,可降低药液外渗风险;所含神经纤维较少,痛感相对较轻;注射面积大、药物吸收快、不受运动影响;易被患者接受,便于操作。②双侧大腿前外侧上 1/3。此处皮下组织较厚,痛觉敏感度较低,远离大血管和神经,相对大腿其它部位较为安全。③双侧臀部外上侧。④上臂外侧中 1/3。不同注射部位药液吸收速度不同,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推荐意见 1:对非妊娠期成年患者,无论单次注射或长期注射,抗凝剂注射部位优选腹壁。注射部位是,上起自左右肋缘下 1cm,下至耻骨联合上 1cm,左右至脐周 10cm,避开脐周 2cm 以内。推荐意见 2:特殊人群注射部位选择,如对儿童患者,适宜选择臀部或大腿,对妊娠晚期(妊娠 28 周至临产前 48 小时)患者选择腹壁注射时,经 B 超测定双侧前上侧腹部、前下侧腹部、中上侧腹部、中下侧腹部 8 个区域皮下组织厚薄程度,在确定皮下组织厚度大于注射针头直径后,予以左右腹部轮换注射。4.2 注射体位推荐意见 3:腹壁注射时,患者宜取屈膝仰卧位,嘱患者放松腹部。推荐意见 4:上臂外侧注射患者宜取平卧位或坐位。坐位注射时上臂外展 90°(置于椅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