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就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通过阅读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能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而阅读课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是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的手段和行为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能否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不仅关系到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关系到能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智力与能力。无数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倘若师资、学生、教材及学习环境基本相同,那么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便取决于教学方法是否运用恰当。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绝大部分是名家名作,通过学习这些课文,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给他们怎样做人,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所以,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再现动人的情境,完成教学任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声情并茂、挥洒自如地以声激情、以声传情,巧妙地创设一个又一个情境,并努力运用课文佳作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扣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由景入情,由人入情,紧扣作品的文字,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让学生很快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情境,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先播放了一则公益广告:“有位父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很多事他边做边忘,甚至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认识,但他却永远记得儿子喜欢吃的东西。有一次,很多人在一起吃饭,他父亲竟然用手抓了两个饺子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说是留给儿子的,他的儿子最喜欢吃饺子,在场的人先是一愣,接着便发出了无限的感慨。”播放完视频后,这位老师用一段散文化的语言,借助低沉的语调再现了父亲救儿子时的场景,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危险、悲伤、艰难、痛苦的情境,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引发了学生对父亲的崇敬,带着这种情感再去读课文,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了。二、感悟语言,提高语感能力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因此,在理解语言时,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