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2 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多角度分析儒学复兴的原因,对程朱理学的内容和影响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认识辽宋夏金元的文学艺术成就,培养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史料实证的方式探究三大发明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引导学生学习发明家的创新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认识程朱理学兴起的原因、特点和地位。【难点】全面理解宋元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和其发展的主要特点。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谈话法)、图示法、归纳法情境教学法、史料分析法、联想理解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演示文稿、教学视频短片)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播放中国辽宋夏金元史的相关短片。教学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并以此来提问: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状况如何?引发学生思考,顺势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教学① 首先,教师出示本课课件,展示重点知识;学生自主学习,圈点标注;② 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合作解决疑问;③ 最后,全班采用问答法的形式,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知识要点提纲如下:一、儒学的复兴1. 儒学的复兴(1) 儒学的危机: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不及佛教和道教。(2) 儒学复兴运动:北宋中期,一批学者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3) 理学的兴起:理学或道学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代表人物是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因此这一学派被称为“程朱理学”。2. 程朱理学(1) 主要主张: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① 宇宙观: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② 人生观: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③ 认识论:“格物致知”,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2) 儒学教育:朱熹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3•地位: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文学艺术1.宋词2(1) 鼎盛:唐朝后期出现的新诗体——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2) 特点: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