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放疗患者的护理王梦妮目录1鼻咽癌的概述2鼻咽癌的临床表现3鼻咽癌的治疗方法4鼻咽癌放疗并发症5鼻咽癌放疗护理6病例分析概述鼻咽癌(NasopharynxcancerNPC):是指原发于鼻咽腔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鼻咽(Nasopharynx)又称为上咽部或咽的鼻部,位于颅底与软腭之间,连接鼻腔和口腔,为呼吸的通道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流行病学•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明显地理性差异,我国鼻咽癌发病率最高在中国华南地区,尤以广东、广西、湖南、福建为多发•多发于30-59岁的人群,男女性别之比为(2-4):1。•2012年鼻咽癌世界标化发病率为1.2/10万,死亡率0.7/10万。病因病因不明确EB病毒感染环境(亚硝胺、芳香烃、微量元素等)和饮食遗传临床表现1、涕血:涕中带血或回吸性血涕,晨起多见2、耳鸣、听力减退、耳塞:肿瘤压迫咽鼓管所致,是鼻咽癌早期症状3、头痛:为最常见的症状,特点为单侧的持续性头痛4、复视:肿瘤侵犯脑神经所致临床表现5、面麻:面部皮肤麻木感,痛觉和触觉减退或消失6、鼻塞:肿瘤堵塞后鼻孔所致7、颈部淋巴结转移症状:常为鼻咽癌的首发症状,也可能是唯一症状。淋巴结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8、其他症状:其他远处转移症状三大体征1.鼻咽肿物2.颈部肿块3.脑神经受累的表现诊断•影像学诊断:•1、增强MRI或CT•2、胸部正侧位X片•3、超声影像•4、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5、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EB病毒血清学检查EB病毒DNA分子是一种良好的鼻咽癌标志物,广泛应用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疗效监测、临床分期等方面•间接鼻咽镜检查及内镜检查•病理学诊断•1、病理组织学检查鼻咽镜活检是确诊鼻咽癌的唯一定性手段。•2、鼻咽癌脱落细胞检查鼻咽癌脱落细胞涂片阳性率超过90%,可作为鼻咽癌普查和追踪的手段•3、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与活检相近,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经济、高效的诊断方法病理类型大体类型及病理类型结节型:肿瘤呈结节或肿块状,临床多见;菜花型:肿瘤呈菜花状,血管丰富易出血;溃疡型:肿瘤边缘隆起,中央坏死凹陷,临床少见;粘膜下浸润型:肿瘤向腔内突起,左右不对称,肿瘤表面有正常粘膜覆盖:2003年国际病理分型:1,非角化型癌2,角化型鳞状细胞癌3,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治疗一放射治疗常规二维放射治疗常规剂量是每周五天,一天一次。调强放射治疗IMRT,最大限度的将放射剂量集中在靶区以内以使正常组织或器官减少或免受不必要的放射。二化疗一期单纯放疗生存率90%以上,二期特别是T2N1M0的患者单纯放疗效果较差,同步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成为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模式铂类是治疗头颈部肿瘤最有效的药物。诱导化疗首选PF(顺铂+5-FU).其他PC、TP、GP等每3周重复。三免疫治疗四靶向治疗五基因治疗放射治疗放疗流程:确定病变范围和临床分期↓选择治疗方式↓确定放疗照射技术(常规、适形、调强)↓体位固定→模拟定位机拍片或做CT定位↓定位片上勾划照射野形状或CT定位图像上勾划靶区↓制作整体铅模或多叶准直器参数↓复位→拍验证片→验证↓实际测量并计算处方剂量→放射治疗放疗并发症皮肤过敏反应:皮肤瘙痒、丘疹痒、荨麻疹等消化道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免疫功能抑制:可引起病毒感染全身反应骨髓抑制: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下降等头晕、乏力、失眠全身反应骨髓抑制•白细胞(WBC)<1×109∕L(4-10×109),中性粒细胞﹤0.5×109/L(×109),采取保护性隔离•血小板(PLT)﹤50×109/L(100-300109/L)卧床休息,避免做引起出血的动作•PLT﹤10×109/L绝对卧床,警惕发生内脏出血•血红蛋白(Hb)﹤60g/L(男:120-160×g/L,女:110-150×g/L)卧床休息,动作缓慢放疗并发症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放射性皮肤反应放射性损伤局部反应放射性腮腺反应局部反应鼻腔大出血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分级根据美国放射肿瘤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0级无变化Ⅰ级滤泡样暗红色红斑,干性脱皮或脱发,出汗减少。Ⅱ级触痛性或鲜色红斑,皮肤皱褶处有片状湿性脱皮,或中度水肿。Ⅲ级皮肤皱褶以外部位融合的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Ⅳ级溃疡、出血、坏死。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