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 1、编制综合水文地质图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含水介质及水利特征,将地下水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型,作为编图基础。它们是:(1)松散岩类孔隙水(2)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3)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或称岩溶水);(4)基岩裂隙水(包括断层脉状水);(5)冻结层水。 任何一个含水岩组,在不同情况下可归属不同类型。每种类型可根据不同情况划分若干亚类。以上五种地下水类型,分别采用五种规定的普染色表示,亚类采用接近的普染色表示,并按色调深浅反映其富水等级(参阅“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与图例” 之第三部分:综合水文地质团色标)。 2、在划分地下水五大类型的基础上,综合水文地质图突出表现以下三个内容: (1)富水性:按地下水的类型及其富水性划分富水等级; (2)埋藏条件:重点反映潜水位或承压水位的埋藏深度、各类双层结构下部含水层组的顶板埋深; (3)水质:重点按矿化度反映微咸水;咸水的分布和含量超过水质标准的有害微量物质的分布。 3、对松散岩类孔隙水,可按潜水、承压水(或包括上部潜水)划分为两个亚类。黄土广泛分布地区,可考虑把黄土裂隙孔洞水划为一个亚类。其它相似情况可类推。各亚类分别按富水性划分富水等级。 4、对松散岩类孔隙水,要根据各含水岩组的结构、赋存条件与补给条件等综合因素,结合勘探孔或生产井资料,对其富水性作出评价。可按单井涌水量划分富水等级,并正确地圈定界线。同一含水岩组的不同地段,也要根据厚度、岩性等因素区别其富水程度,涌水量,一般根据勘探孔抽水试验资料,参考当地生产井一般采用的管径与抽水工具,确定统一的口径与降深值,进行换算,以求取得统一的标准。例如,在水位较浅、含水层较厚、宜于采用离心泵抽水的情况下,可采用 5米降深值。降深值的确定,除须考虑水泵能力外,还要考虑含水层的厚度与承压含水层的顶板埋深。潜水层的降深值不超过含水层厚度的二分之—,承压含水层不超过顶板埋深。单井涌水量的单位,一律采用“吨/日”。在含水层厚度与水位埋深(包括承压水位)变化不大的地区也可采用单位涌水量(吨/日·米)作为划分富水等级的标准。 5、对松散岩类孔隙水,按单井涌水量一般可划分以下五个富水等级: (1)水量极丰富:单井涌水量大于5000吨/日; (2)水量丰富:单井涌水量为1000—5000吨/日; (3)水量中等:单井涌水量为100—1000吨/日: 7、 (4)水量贫乏:单井涌水量为10—100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