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4 铁的极化和钝化曲线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和掌握极化曲线测定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 学会用恒电位仪测定极化曲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研究可逆电池的电池反应和电动势的时候,电极处于平衡状态,与之相对应的电势是平衡电势 φ 平,随着电极上电流密度的增加,电极的不可逆程度愈来愈大,其电势值对平衡电势值的偏离也愈来愈大,在有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势偏离于平衡值的现象称为电极的极化。根据实验测出的数据来描述电流密度与电极电势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极化曲线。通过极化曲线的测绘,可使我们对电极极化过程以及金属的腐蚀与保护等加深认识和理解。 在金属做阳极的电解池中通过电流时,通常发生阳极的电化学溶解过程,如下式所示: M=Mn++ne 阳极极化不大时,阳极溶解速度随电位变正而逐渐增大,这是金属正常的阳极溶解。但在某些化学介质中,当阳极电位正移到某一数值时,阳极溶解速度随电位变正而大幅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阳极的钝化。处于钝化状态的金属的溶解速度是很小的,这是因为在金属表面生成了一层电阻高、耐腐蚀的钝化膜,这在金属防护以及作为电镀的不溶性阳极时,正是人们所需要的。利用阳极的钝化,使金属表面生成了一种耐腐蚀的钝化膜来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叫做阳极的保护。 金属的钝化现象是常见的,人们已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影响金属钝化过程及钝化性质的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溶液的组成 溶液中存在的氢离子、卤素离子以及某些具有氧化性的阴离子,对金属的钝化现象起着颇为显著的影响。在中性溶液中,金属一般比较容易钝化,而在酸性或者某些碱性的溶液中,钝化则困难的多,这与阳极反应产物的溶解度有关。卤素离子,特别是氯离子的存在,则明显的阻止了金属的钝化过程,已经钝化了的金属也容易被它破坏(活化),而使金属的阳极溶解速度重新增大。溶液中存在某些具有氧化性的阴离子(如 CrO42-)则可以促进金属的钝化。 2. 金属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各种纯金属的钝化能力不尽相同,以铁、镍、铬三种金属为例,铬最容易钝化,镍次之,铁较差。因此,添加铬镍可以提高钢铁的钝化能力。一般来说,在合金中添加易钝化金属时,可以提高合金的钝化能力以及钝化的稳定性。 3. 外界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以及搅拌加剧,可以推迟或防止钝化过程的发生,这显然与离子扩散有关。 极化曲线的测量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控制电流法和控制电位法。控制电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