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月光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熟读直至背诵第 9 自然段,感受音乐的美妙。2.学习掌握 8 个生字,理解“幽静、驻足、倾听、纯熟、激动、安详、陶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3.继续练习标画重点词句,练习品词品句。教学重点:1.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2.熟读直至背诵第 9 自然段,感受音乐的美妙。教学难点:1.理解“幽静、驻足、倾听、纯熟、激动、安详、陶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2.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教学准备:1.贝多芬的资料。2.奏鸣曲《月光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俗话说: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明。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那皎洁的月光总能引起人们无限的情思。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就曾写下一首和月光有关的古诗--《静夜思》,你们能把它朗诵出来吗?听了你们的诵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这样的画面:月光如水,轻轻地洒在床前;诗人站在窗前思念着远方的亲人。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一篇和月光有关的课文——《月光曲》。(教师板书,学生回答)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步感知,学习新课在二百多年前,德国有位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过许多著名的乐曲,《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那么,这首《月光曲》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 95 页,齐读第一自然段,并说说从第 1 自然段当中你知道了什么讯息。学生交流有关贝多芬的资料,教师相机补充,并进行小结。贝多芬资料:贝多芬,1770 年 12 月 16 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是伟大的德国作曲家、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被世人尊称为“乐圣”。十岁举行首次公开演奏会,十二岁开始作曲,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主要作品有交响曲 9 部、钢琴奏鸣曲 32 首、钢琴协奏曲 5 部,小提琴协奏曲 1 部,弦乐四重奏 16 部。贝多芬曾说过:“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幸福!”那么,他是不是真的这样做的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 2、3 三自然段。1、学习 2、3 自然段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朗读段落,并拿起你们的笔,写出你们的问题。(教师提示朗读要求:一是把音读准;二是读得流利;三是不断地诵读,直到明白为止)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