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钥匙包的制作》教学设计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季晖一、学习内容分析《钥匙包的制作》是《劳动与技术》初中教学内容,教材分为“探究学习”“实践体验”“评评议议”“拓展活动”四个部分。“探究学习”了解钥匙包结构和用途,制作材料和工艺;“实践体验”是本课的重点,强调亲手实践操作,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合作意识;“评评议议”提供评价依据。通过多方面比较,多角度的评价,提高学生对其制作流程和工艺的认识;“拓展活动”则是对作品造型。制作工艺等方面进一步改进设计,制作和加工,以此增强创新意识。二、学习者分析布艺制作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手工工艺,学生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都能够投身其中。初中学生在之前的课本与日常生活中,对布的裁剪、缝制有了一定的接触与了解,能看懂制作钥匙包一些基本的折叠符号,但是他们缺乏实践操作经验。但因需要当堂完成作品,单独完成是很困难的,且不利于合作探究,因而,将学生分组操作,每组成员完成画、剪、缝、装饰等步骤。鼓励学生参与到每一个制作环节中去,能够充分动手、动脑、动口,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主动与同伴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帮助,共同提高技能,分享智慧成果,劳动的乐趣。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练使用工具;掌握制作钥匙包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运用制作钥匙包的方法,熟练进行制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品质,热爱劳动、热爱技术的思想感情,进行创新意识的训练。行为与习惯:培养卫生习惯,学会美化生活,确立创新理念。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不织布的配色、裁剪、缝制。教学难点:钥匙包的裁剪和熟练的使用平针法。五、教学策略针对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本着培养学习者的环保节能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理念,设计了“课前检查,提要求——激趣引入,导课题——理清思路,选用材——分步操作,成作品——作品展示,巧点评——实际应用,美生活”的教学动其积极参与兴趣;中间几个环节的设计,是对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通过看构造、拆样品、析图纸、试操作等形式,让学生眼、脑、手、心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层层推进,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后一环节的设计,既是本节课的总结,又是本节课的升华,既是课外制作活动的开始,又是自学探究的延续。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不织布、钥匙扣、绳子、木珠、棉线、手缝针、剪刀、胶枪等。七、教学过程(一)课前检查,提要求课前检查学生桌面工具摆放,同时提出使用要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