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口腔科患者的护理概述口腔科患者的护理评估是确定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采取合理护理措施的关键步骤。在评估时,护士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还应掌握口腔及全身各系统的检查方法,从而发现患者的护理问题,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卫生指导。1、掌握口腔科患者的护理评估及常用护理诊断。2、熟悉口腔科护理管理的基本要求。3、能正确应用口腔科四手操作技术,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卫生指导。4、具有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护理和操作过程中能主动关心、体贴患者。8.1口腔科患者的护理评估8.1.1护理病史评估护理病史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现病史、既往史、生活史和家族史。1.现病史护士应了解患者口腔疾病的发病起始时间和情况、主要症状、有无明显诱因、病情的演变过程、伴随症状和治疗情况等。2.既往史护士应了解患者以往的口腔健康状况,询问其有无与现有疾病及治疗相关的既往病史;了解患者过去是否患有重要的全身性疾病,如内分泌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血液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等;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等。3.生活史护士应了解患者的出生地、生活地(生活环境)、年龄、职业、饮食习惯、刷牙方法、刷牙次数,是否使用牙签、牙线,是否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等情况。4.家族史护士应了解患者家庭成员的健康情况,了解相关疾病是否具有家族遗传倾向或家族聚集性。8.1.2身心状况评估1.身体状况评估(1)牙痛。牙痛是口腔科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口腔科患者就诊的主诉之一。牙痛的类型有炎性疼痛、关节性疼痛、创伤性疼痛、神经性疼痛、癌性疼痛、心因性疼痛和医源性疼痛。牙痛的常见特点有自发痛、激发痛和咬合痛等。疼痛的程度有剧痛、钝痛和隐痛等。牙痛的常见病因如下:①牙体、牙髓及根尖疾病,如龋病、牙髓炎、髓石、根尖周炎等。②牙周组织疾病,如牙龈乳头炎、急性坏死性牙龈炎、牙周组织损伤、牙周脓肿、牙槽脓肿、牙周炎等。③邻近组织疾病,如急性化脓性上颌窦炎、上颌窦肿物、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颌骨骨髓炎、颌骨内肿瘤或囊肿等均可引起牵涉性牙痛。④神经系统疾病,如颞下窝和翼腭窝肿物压迫三叉神经或三叉神经痛可导致对应区域的牙痛。⑤全身性疾病,如心脏病可引起心源性牙痛;急性白血病时大量粒细胞聚集在牙髓腔内而引起牙痛;高空飞行时因牙髓腔内压力增高,可引起牙痛;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引起牙齿剧痛;流感、神经衰弱、癔症、月经期和绝经期均可有牙痛表现。(2)牙齿松动。在正常情况下,牙齿只有极轻微的生理活动度(约1mm内)。超过生理活动度的,常由病理因素所致。牙齿松动的常见病因如下:①牙周病。牙周病是导致牙齿松动最常见的疾病。②颌骨疾病。颌骨疾病,如牙源性颌骨骨髓炎、颌骨内囊肿或肿瘤等可压迫牙齿使其移位;肿物也可破坏颌骨,能在较短时间内引起多颗牙齿松动和移位。③外伤。前牙最易受累,可造成牙周膜撕裂而致牙齿松动脱位、折断。(3)牙龈出血。牙龈出血是指牙龈在无任何刺激时的自发性出血,出血量较多。牙龈出血的常见病因如下:①牙齿局部疾病。牙齿局部疾病,如牙龈炎、牙周炎、坏死性牙龈炎、牙龈肿瘤等可引起牙龈出血。②全身性疾病。全身性疾病,如维生素C缺乏症、血液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播散性红斑狼疮、尿毒症、艾滋病、苯中毒等可引起牙龈出血。(4)牙齿颜色异常。正常牙齿呈乳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有光泽。引起牙齿颜色异常的原因主要如下:①牙齿着色。牙齿着色是指牙齿表面有外来色素沉着,呈褐色、黑色等。着色与食物、茶、烟中的有色物质或口腔中的产色细菌关系密切。长期接触某种药物、矿物质或化合物也易引起牙齿着色。牙齿着色经洁治或磨光大多可以除去。②牙齿变色。牙齿变色分个别牙变色和全口牙变色。个别牙变色常见于局部原因,如死髓牙可呈灰黑色,牙内吸收可呈淡粉色等。全口牙齿变色可由牙齿发育期间受到环境、药物或全身性疾病的影响所致,如氟斑牙、四环素牙等。(5)口腔异味。口腔异味是口腔、鼻、咽部及某些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均可出现的一种症状。引起口腔异味的常见原因如下:①生理因素。食用洋葱、蒜等刺激性食物,抽烟,饥饿,以及睡眠时唾液分泌减少所致细菌分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