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CMOS运放设计报告

CMOS运放设计报告_第1页
1/24
CMOS运放设计报告_第2页
2/24
CMOS运放设计报告_第3页
3/24
CMOS运算放大器设计报告 班级:微电四班 学号:51070840 姓名:蔡旭浦 设计要求: 电源电压:3.3V,单电源供电 以PMOS 为输入管 负载电容Cout=1pF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 低频增益:>=70dB 增益带宽积:>=10MHz 相位裕度:>=60° 输出斜率:>=10V/us 建立时间:<1us 一、总体设计思路: mm0355v.l 库中提供的晶体管本征增益约为50,为了满足增益要求采用两级放大结构。为兼顾增益和输入电压范围,第一级使用差分输入、两层折叠式共源共栅结构,第二级使用差分放大电路,以电流镜做有源负载,将第一级双端输出转换为单端输出。这样总增益约为本征增益的三次方即 100dB,为频率补偿留下了余量。第一级两层共源共栅结构有很高的输出阻抗,可预见该输出节点对应的极点离原点最近,频率补偿在该节点进行。整个放大电路使用一个电流源提供偏置。 二、电流源设计: 电流源为放大电路提供偏置,要能够同时提供对PMOS 和NMOS的偏置电压,晶体管在漏极电流为10uA 左右增益达到最大,为了方便产生10uA~100uA 的电流而不使用面积过大的晶体管,初步设计电流源电流为50uA,电流源电路如图一。 M3 和M4 构成电流镜,使得左右支路电流Io 相等,当M1 和M2都处于饱和区时可得 V(d4)-V(d1)=Io*Rs (1) 根据晶体管电流公式可得 (2) 假设M1 和M2 的阈值电压相等,令M2 的宽长比为M1 的K 倍,由(1)(2)式可得电流源电流表达式为 图一、电流源电路及节点命名 令K=16,(W/L)1=1,求得Rs=15K,为了使PMOS 和NMOS 单位宽度电流驱动力相同,将M4 和M5 的宽长比设为16,对Rs 进行扫描,电源电压由1V 增至5V,仿真结果如图二所示,电路网表见附录一,仿真命令: .OP .DC VDD 1 5 0.1 SWEEP {Rvalue} 12K 18K 1K 由图中曲线可得Rs 值为14K 时最理想,同时该电流源有很好的稳定性,当电源电压由2V 变化到5V 时电流变化在5uA 以内。电流图二、电流源仿真结果 源中各节点电压如下: V(d1)=0.784V V(d2)=2.13V V(d4)=1.83V 其中V(d1)用来驱动NMOS,过驱动电压为0.784-0.55=0.234V。V(d2)用来驱动PMOS,过驱动电压为3.3-2.13-0.73=0.44V。 三、输入级设计: 为了提供高的增益和大的输入电压范围,输入级采用折叠式共源共栅结构,因为共源共栅结构具有极高的输出阻抗,输出节点上下电流源存在微小的适配也会导致静态工作点严重偏离,所以还需要采用共模反馈单元来稳定静态工作点。输入级电路如图三所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CMOS运放设计报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