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Cotton效应

Cotton效应_第1页
1/8
Cotton效应_第2页
2/8
Cotton效应_第3页
3/8
COTTON 效应 Cotton 是化学物理学家A.Cotton(1869~1951)的名字,他在研究光学活性物质的旋光性质时发现一种现象,后来就称是Cotton 效应。要了解异常旋光色散现象(Anomalous optical rotatory dispersion)、圆光双色性(Circular Dichroism)之间的关系。 一、异常旋光色散现象(简称异常ORD) 光是由许多不同波长和振幅的电磁波所组成(电场和磁场互相垂直)。 单色光:通过单色器而得到的一种波长范围狭窄的光,并且仍然在许多不同的平面上振动。 平面偏振光:在单一平面上振动的光。可以认为是等波长、等强度的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向量合成的结果。(注:为了揭示物质的旋光性,菲涅耳作了如下的假设,线偏振光在旋光晶体中沿光轴传播时,分解成了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 非旋光物质将同等程度地阻碍左、右旋圆偏振光的传播速度,因此观察不到旋光度。然而一个旋光活性物质将不同程度地阻碍左、右旋圆偏振光的速度,结果使偏振面旋转一个角度 a。如下 图: 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EL 和ER 与Z 轴构成不等角的结果。而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有直接关系,因此一个旋光活性物质的主要性质是对左右旋圆偏振光产生不同的折射率(nL 和nR) 将这种关系转换成旋光度是波长的函数来表示,作图,便得到一个旋光活性物质的吸收曲线,这种曲线就称为异常 ORD 曲线,如下图: 在异常 ORD 曲线的尾端(C)和(D)部分称为正常的 ORD 曲线,也称简单曲线。如果把(C)、(D)两部分放大,可得到正常 ORD 曲线,如图: 与异常 ORD 曲线相比,正常 ORD 曲线出现在较长的波长处,而且没有吸收发生。它的(+)或(—)是看它们向较短波长移动时(由右向左)曲线是上升还是下降来判断的。对某些化合物来说,因其分子中不含发色团(如酮基),在光学上不发生吸收现象,只显示正常 ORD 曲线而不能出现异常 ORD。 异常 ORD 曲线是在 650nm~210nm 可变的波长范围得到的。对某些吸收较弱的官能团可在220~400nm 范围(紫外区)出现最大吸收而显示出轮廓分明的异常 ORD 曲线(羰基出现范围在 300nm 左右)。测定工作可在 ORD 光谱仪中进行。正常 ORD 曲线应用范围较窄,只适用于这种情况:当两个类似的化合物,已知其中一个的构型,通过比较两者正常的 ORD 曲线来确定另一个的绝对构型。其次,在通常的波长下(相当于钠光的 589nm)不能指示旋光活性时,可利用正常 ORD。 二、圆光双色性(简称 CD) 在 ORD 的讨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