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N 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20 世纪50 年代,世界上有三个小组正在进行DNA 生物大分子的分析研究,他们分属于不同派别,竞争非常激烈。结构学派,主要以伦敦皇家学院的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R.Franklin)为代表;生物化学学派是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鲍林(L.G.Pau ling)为代表;信息学派,则以剑桥大学的沃森和克里克为代表。 结构学派的威尔金斯是新西兰物理学家,他的贡献在于选择了DNA 作为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理想材料,并在方法上采取“X 射线衍射法”。他认为DNA 分子的X 射线衍射研究对于建立严格的分子模型是有帮助的。他和他的同事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张 DNA 纤维 X 射线衍射图,证明了DNA 分子是单链螺旋的,并在1951 年意大利生物大分子学术会议上报告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正如前面所介绍的那样,沃森也参加了那次会议,并受到很大启发。 结构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富兰克林,她是一位具有卓越才能的英国女科学家。1952 年,她在DNA 分子晶体结构研究上成功地制备了DNA 样品,更重要的是通过 X 射线衍射拍摄到一张举世闻名的B 型 DNA 的X 射线衍射照片,由此推算 DNA 分子呈螺旋状,并定量测定了DNA 螺旋体的直径和螺距;同时,她已认识到 DNA 分子不是单链,而是双链同轴排列的。 生物化学学派的代表鲍林是美国著名的化学家。致力于研究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在细胞代谢和遗传中如何相互影响及化学结构。1951 年,根据结构化学的规律性,成功地建立了蛋白质的。α -螺旋模型。 信息学派的沃森和克里克主要研究信息如何在有机体世代间传递及该信息如何被翻译成特定的生物分子。他们无论是在科学实验的经验,还是学术成就方面都无法与威尔金斯、富兰克林、鲍林相比,然而他们后来居上,在18 个月的时间内创造了DNA 分子的双螺旋模型,跃上20 世纪的科学宝座,摘取“分子生物学”的桂冠,领了半个世纪的风骚。究其根本原因是他们能采百家之长融为一体,化为己用。 自 1951 年开始,沃森和克里克先后建立了三个DNA 分子模型。他们在建立模型时,不只是考虑其结构,还要始终联系 DNA 的功能和信息。他们要求建立的模型既要满足物理、化学、数学研究的最新事实,如X 射线衍射结果、碱基配对的力学要求,还要满足生化知识,如酮型、氢键、键角等,更要使 DNA 能解释遗传学和代谢理论,这是一种很先进的思想。 第一个模型是一个三链的结构。这是在对实验数据理解错误的基础上建立的,最终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