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优化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的实践与思考教师们也许都看到过或经历过类似的情景:贴在活动室墙上的一日作息时间表中详细规定了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每个时间段要做的事情;孩子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环节的转换,忙得团团转,而教师则屡屡催促,生怕完成不了既定的任务。教师常常感觉时间紧迫、不够用,每当孩子们在活动中因生成了有价值的内容而流连时,教师就会十分矛盾:是继续按既定的流程走、把孩子拉回来,还是追随孩子们的节奏和步伐,打破既定的作息时间安排呢?为此,我们进行了反思:为什么要让孩子陷入这般忙碌之中?孩子们在这样紧张的节奏中学习、生活真的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吗?这是孩子发展所真正需要的吗?我们认为,制度是死板的,而幼儿是鲜活的,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真实的。是否可以依据幼儿园的课程,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优化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的1 / 7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安排,让一日生活的安排追随幼儿的发展?由此,我们开始在实践中探索优化一日生活安排的有效策略。策略一:化零为整,促进幼儿的自我管理我們首先审视了原有的作息制度,发现在实际生活中按原有作息安排实施,往往会出现一些状况。以小班为例,每天早晨总有几个来得晚的孩子,他们往往要在别的孩子已开始吃早点时才陆续来园。吃点心后是晨间游戏和晨间谈话,早早吃完了点心的孩子也只好在一旁等待同伴一起进入下一环节。另外,由于晨间锻炼与户外活动之间有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在具体实施时,有一大部分活动时间是浪费在不停地进出活动室、上下楼梯的过程中的。分析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我们认为是原有作息安排将活动环节切分得过于细碎了,且每个活动环节留给孩子的时间非常有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考虑到幼儿的2 / 7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年龄特点并结合对幼儿活动的日常观察,我们仔细分析了原有作息时间安排的不合理之处,将原有作息安排进行了调整,不同年龄段的作息安排可有所不同,同一年龄段不同班级之间时间安排相对统一,但允许教师结合自己班级孩子的学习特点和需要,灵活、弹性地进行调整。仍以小班为例,我们将原有的晨间谈话、点名、吃点心、游戏等活动整合到“晨间活动”环节中,打破了原来的时间限制,并将原来的“集体吃点心”调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