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预学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比例尺的用途,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异同,掌握线段比例尺化数值比例尺的方法。3、通过比较,概括放大比例尺与缩小比例尺的特征。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教学重点:理解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区别和联系,掌握线段比例尺转化为数值比例尺的方法。教学难点:找准线段比例尺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 2’)出示中国地图。师:这是一幅中国地图,老师想问,怎么才能把整个中国的领土画在这么小的一幅图上?(要求大致说明把实际距离缩小后画在图上)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比例尺。二、反馈预学作业 ( 10’) 1、反馈预学作业中的“找一找,记一记”部分。3’师: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昨天的自学成果。课件出示:通过课前的预学,我们已经知道了比例尺的概念: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师:请你说说概念中的关键词。学生找出关键词,教师板书表示。师:你能根据概念中的关键词,表示出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吗?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反馈预学作业中的“想一想,写一写”部分。7’师:同学们说得头头是道,我想看看同学们对比例尺是否真的了解了。①出示数值比例尺,并放大出示数值比例尺,请学生说说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分别是多少。出示预学作业中的答案和所占百分比。出示另一典型答案(1cm:100000000cm),思考,是否正确,说明理由。课件出示:图上距离是 1 份,表示实际距离 100000000 份。②出示右图和放大后的线段比例尺,提问:线段比例尺也放大,可以吗?学生讨论,说明理由。(不可以,放大之后图上距离变了。)出示学生预学作业:“这幅图没有标明图上距离,只有实际距离。”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出示学生预学作业:“右图中一个单位是 cm,一个单位是 km,要转化单位,才能进行比较。”“右图还要将 50km 进行转化,不小心会少一个 0或多一个 0。”师:这两种说法是否有道理?其实这也是对我们的提醒。展示不同学生的回答,判断正误,说明理由,课件展示。③师:比较一下,为什么数值比例尺不带单位,线段比例尺带单位?三、探究比例尺的大小以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关系(11’) 1、比较两幅图的面积一样大,左图表示什么,右图表示什么?对此你有何想法? 1’学生思考,请个别学生回答,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