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批注阅读能力培养》课题结题报告那金镇中心小学:孙丽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关注预设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从关注“教”转变成关注“学”,将“教堂”变成“学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些阐述都在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应该尊重学生个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在主体的阅读活动中,发挥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方法。阅读,需要琅琅的吟诵,更需要静静的思考。新课程的课文教材,选文精当。每篇文章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情感:灿灿的美,浓浓的情,款款的意,深深的理……无不渗透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之中。真正有效的阅读,需要学生“直接面对文本”——需要学生直面教材,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去解读,去体会,去揣摩,去感受,去领悟。课堂上热热闹闹的气氛是难以让学生“悟”出真谛的。只有在自己的读书“场”中,全体学生才能静下心来与文本进行零距离接触,与作者倾心对话。而批注教学正是给学生创造了读书的“场”。二、概念的界定批注:“批注”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有两种:(1)加批语和注解;(2)指批评和注解的文字。在本课题中,取第一种解释。批注就是指用文字来解释字句及对文章的评语,也就是指用文字对文章字句进行解释和品析。批注式阅读:批注式阅读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实践活动。三、研究的目标1. 使学生掌握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阅读质量,使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理解、感悟文本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达到预期目标。2.通过批注阅读的训练,学生的语感,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锤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3. 教师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研究水平。四、研究内容1.培养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策略既培养学生勾、画、圈、点、批,以笔助思的习惯和能力。以笔助思,即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强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识。批注式阅读教学,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