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乡卫生院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处理应急方案范本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报告制度1.预防接种实施单位要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监测系统,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的登记、报告与调查处理。2.接种前应严格掌握各种疫苗的禁忌症。3.报告人实施预防接种的计划免疫工作人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保健机构工作人员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报告的责任报告人。4.报告种类4.1 预防接种后,无其它原因体温≥38.5℃或主诉临床症状超过____小时。4.2 预防接种后引起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事故。5.报告内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者、接种时间、出现反应时间、反应或事故类型、发生反应或事故的可能原因、初步诊断和诊断单位、转归。6.报告时限、程序和形式6.1 发生预防接种一般反应,由接种单位处理和作好调查登记,每月汇总后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2 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事故时应及时开展救治,城镇在____小时内、农村在____小时内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6.3 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反应引起的死亡病例、群体性反应或严重事故时:(1)接种单位、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卫生局、药监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2)卫生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经初步调查核实后,立即向上级政府和卫生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第 1 页共 5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6.4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确诊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事故要作好登记,并定期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6.5 预防接种引起的异常反应或事故,必须由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确认,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出具相关的诊断证明。乡卫生院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处理应急方案范本(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病例定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eventfollowingimmunization,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控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 aefi 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报告程序1.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发现 aefi(包括接到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报告)后应当及时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 aefi 时,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后____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