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实施过程与指导方法一、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实施过程(一)积极关注教师可以设计生动的故事、形象的作品、有趣的游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悬疑性的提问等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唤醒他们已有的经验,引发他们对美术欣赏活动的关注,从而积极地投入到美术欣赏活动中来。同时,为下一步的欣赏做好链接和铺垫。(二)观察感受教师可利用幻灯片、投影、录像、课件等方式将欣赏对象呈现给幼儿,并运用谈话的方法激发起幼儿对欣赏对象的兴趣,启发幼儿回忆与作品有关的知识和生活体验, 产生情感共鸣。同时,教师应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引导他们认真观察作品,描述出作品最外在的内容和特点。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局部欣赏、整体欣赏或“身临其境”的欣赏等方式,促使幼儿主动感知和体验。(三)分析思考在初步欣赏的基础上,教师设计提问,引导幼儿深入形式层面进行分析和思考。需要注意的是,提问应具有导思性、开放性、推理性和双向性,才能引发幼儿的积极思考和丰富联想,认识到欣赏对象的形式审美特征。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他们看一看、说一说、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做一做,让幼儿亲身感受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韵律、节奏、统一、变化等构成原理在作品中的应用。(四)交流评价通过以上欣赏和感受,幼儿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设计情境,引起幼儿进一步的体验、想象和迁移,尝试理解作品蕴含的意义,并对作品展开评价。欣赏没有对错之分,艺术本来就是开放性的。因此,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无拘无束地展开交流和讨论,最后科学地加以整理归类即可。另外,教师还可以用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介绍创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以丰富幼儿的艺术知识,加深他们对作品意义的理解和对作品艺术特点的评价。(五)创作表现最后,教师既可以鼓励幼儿用自己欣赏和感受到的表现手法、创作情感等进行模仿创作,又可以鼓励幼儿尝试用他们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表现方法去创造和表达。以上只是美术欣赏教育活动实施的基本环节,它还会受到幼儿年龄差异、美术欣赏活动类型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教师在组织实施时应灵活地对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出调整,如变换有关环节的次序、减少某项环节或增加某项环节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二、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方法(一) 3~4 岁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