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xx 民俗报告我的家乡朔州市位于山西北部的太行山脚下,流经城区的桑干河是朔州人的母亲河,黄土高原养育了这里一代又一代的朔州人。朔州市的总面积为1.07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是171.48 万。如今朔州市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以及北方农区最大的奶源基地。下面就让我对朔州的基本情况以及当地民俗做一些粗浅的阐述:1.悠久丰富的历史:距今约 28000 年的旧石器时代,朔州就开始有人居住,战国之前北狄人一直居住在这里,战国时胡人被赵武灵王征服,归入赵国的版图。秦代设马邑县。隋唐时改为鄯阳郡。唐武德四年(621),正式改名朔州。明时,朔州隶大同府,辖马邑县,应州辖山阴县。清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置朔平府(治右玉),辖右玉县、左云县、平鲁县、宁远厅和朔州及马邑县。怀仁、应州与山阴同隶大同府。1946 年朔县解放,归察哈尔省。1989 年 1 月,国务院批准由原雁北地区划出朔县、平鲁县、山阴县、设立朔州市。朔州自古地处华夷的交融之地,民风融合了燕北人的感慨悲歌,和雁北人的勇武彪悍,历史上多出勇猛的武将。三国名将张辽,唐初大将尉迟恭,后唐名将周德威,隋末将领刘武周,清初大将鲍承先都是出于朔州的血性汉子。2xx 当地的独特饮食习惯:民以食为天,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一定最能反应当地独特的人文文化,说到朔州,最具朔州特色的食品就是羊杂割和沙棘汁了。羊杂割在朔州是很受欢迎的食品,来的这里在大街小巷总能看到羊杂铺子,可以说羊杂是朔州人不可或缺的一道餐桌上的主菜。说到羊杂在山西很多地方都有,羊杂割在不同地区叫法不同,吃法也有不同。有曲沃、太原、朔州为代表的南、中、北三路做法,北路(朔州)杂割的吃法和制法均显得粗犷,大锅置火上,连汤带料一锅烩煮,随食随留,不拘形式。2/6然后将新鲜的羊煮熟,将其汤,头,腿,内脏(心,肝,脾,羊肚,肠)留下,将羊头和羊腿上的肉撕下来,越碎越好,羊杂部分切成西丝,将这些放一块,加羊汤,再加盐,葱花,香菜,辣椒面(不能太细,越辣越够味),香菜,老陈醋再把羊肉开水里煮一下,去掉血水,然后换水,放葱姜蒜料酒把羊肉煮熟.羊汤留着备用羊肉切片。吃多少就用羊汤对水煮开。放泡好的粉条,粉条熟了就放羊肉片。最后出锅,放调料,盐,鸡精,醋,辣椒。在朔州吃羊杂最忌讳的就是放香菜,因为香菜会盖住羊肉的香味,作料一般放葱花就可以了。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朔州去杂割店吃羊杂时,一般来说杂割店主都会放一口大锅在火上,里面盛上老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