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的一首著名的交响音画,也是交响音画中的一个极品。但是由于鲍罗丁一生的作品不是很多,熟悉他的人也很少,因此他的这首作品几乎没有学生知道。这首音乐是一首“标题”作品。作者曾在总谱上写了一段说明文字:“在中亚细亚单调的砂质草原上,第一次传来了罕见的俄罗斯歌曲的曲调。可以听见渐渐走近的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以及抑郁的东方音调。一支商队在俄罗斯士兵的卫护之下从广袤的沙漠中走过。他们安然无虑地在俄罗斯军队的保护下完成漫长的旅程,越走越远,俄罗斯和东方安详的曲调和谐的交织在一起,他的回声长时间萦绕在草原上,最后消失在远方。”与其它的欣赏课不同,作者这段话概括了这首乐曲所要刻画的音乐形象,因此以往在欣赏课中作为重点分析的音乐形象就无须再费力了。我把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音乐欣赏课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难点,而欣赏这样的交响曲,更要难上加难。一是学生的欣赏水平有限;再有学生的兴趣取向决定了学生对这种很难听得懂的音乐不是那么感兴趣。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着重于问题的设计,即提出的问题既要有针对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理解交响音画的概念,并能够为不同的旋律选择合适的画面。、了解作曲家鲍罗丁,通过对乐曲两个主题音乐要素的分析,引领整个画面的故事发展,并能够演唱主题旋律。、引导学生为作品写标题,了解什么是标题音乐并拓展不同的作品。三、重难点、感受、体验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熟悉主题旋律,能够演唱,为作品写标题。四、教学过程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兴趣.播放一首交响乐作品,提问:这是属于什么类型的乐曲?.播放歌曲《当兵的人》、《春天的故事》、《爱我中华》,设问:这三首歌分别是描写了什么?〔交响音画是交响音乐的一种形式。交响乐被冠以“高雅音乐”多由于他的难懂,不具有大众性。虽然《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首标题音乐,作者对乐曲做了详尽的解释,但是乐曲的特点决定了其欣赏的难度。而让十四、五岁的孩子们听这样的音乐并且要求他们兴趣高涨,也确实勉为其难。因此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巧妙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兴趣。〕.思考:我们如何利用交响乐达到揭示内容和主题,与听众产生共鸣呢?介绍交响音画的概念。〔因为学生在此之前从未...